“参见陛下。”宁渊走进殿内,恭敬行礼。
承武帝听到声音,侧首看了眼宁渊,然后将手中的夜明珠递给了一旁的苏德茂,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两个孩子说要把这颗祈月珠进献于朕,朕倒觉得这珠子更适合明安,宁爱卿稍后便带回去吧。”
宁渊双手接过装着祈月珠的木匣,再次行礼:“谢陛下赏赐。”
“什么赏赐不赏赐的。”承武帝轻轻摆手,脸上的笑容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
他们都心知肚明,若不是瑶儿在那儿,就秦熠粗枝大叶的性子,保准注意不到这颗珠子。臭小子是特地费劲拿来讨心上人欢心的东西,他没必要夺人所好。
宁渊看着承武帝,见他半阖着眼,满脸疲惫,立即躬身道:“陛下,臣先告退。”
“退下吧。”
宁渊手中拿着那装有祈月珠的木匣,缓缓走出皇城。
仅仅一日的功夫,雁京已经被清扫干净,而大街上却依旧显得冷冷清清。放眼望去,只有身穿铠甲的兵士们在街上不停地穿梭着。
经过国公府,宁渊将手中的木匣递给了府中的管事,“交给郡主,顺便告诉郡主,这几日京中近来不太平,尽量别出门。”
管事恭敬应下。
这些时日还需要全力抓捕残党余孽,在将叛贼清理干净之前,瑶儿还是乖乖待在家中比较好。
好在宁玉瑶在外奔波了一年,好不容易回到家中,也并不是很想出去。
此时她正坐在烧着火龙的花厅中,身边围着三个孩子。
宁璟瑞的幼子宁宣泽在宁玉瑶离开时还不到半岁,一年过去,如今两岁的他并不认识自己的亲姑姑。
原本见到宁玉瑶时,他还有些胆怯,但是身为宁雅娴和宁宣博最喜欢的姑姑,宁玉瑶对付一个两岁的小娃儿自然是手到擒来。不过一天的功夫,宁宣泽便和姐姐哥哥一样,跟在宁玉瑶身后寸步不离。
此刻,四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眼紧紧地盯着宁玉瑶手中打开的木匣。
宁雅娴和宁宣博看到木匣中的祈月珠时,同时“哇”地惊呼出声。宁宣泽不知道姐姐和哥哥在“哇”什么,他左右看看,也跟着奶声奶气地“哇”了一声。
这可爱的模样,让宁玉瑶忍不住好笑地揉了揉他的小脑袋。
姜婉珍和侍女们在旁边看着这一幕,都努力憋着笑。
“好大的夜明珠呀!”宁雅娴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触摸祈月珠。
宁玉瑶见状,直接将祈月珠拿出来放在宁雅娴的手上,笑着说道:“不用那么小心。”
宁雅娴捧着祈月珠,看看宁玉瑶,又看看姜婉珍,然后慢慢地走到娘亲身前:“娘,您看,好大的夜明珠呀!比您的那颗还要大呢。”
“小心别摔坏了。”姜婉珍托着宁雅娴的手,与女儿一同赏玩这颗硕大的夜明珠。
“无碍,又不值几个钱。”宁玉瑶笑意盈盈地摆摆手,她并不觉得这颗珠子有多么珍贵,只是为了不教坏家里的孩子,她便没说这珠子是偷来的。
“快收起来吧。”姜婉珍即便知道珠子是宁玉瑶从苍荻偷回来的,也不敢真的让孩子们弄坏了这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欣赏了一会儿后,她便让宁雅娴将珠子物归原主。
宁玉瑶笑着接过珠子,将珠子递给青黛拿去闺房中收起来。
过了片刻,青黛匆匆返回花厅,手中拿着一封信,“郡主,是沈小姐给您的信。”
“小鱼儿?”宁玉瑶立刻直起身来,惊喜地拆开信件,嘴里还念叨着:“小鱼儿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明安郡主回京救驾的消息可是传遍了雁京,”姜婉珍捂着嘴轻笑,“而且越传越邪乎,市井传言都说明安郡主被叛军逼得跳崖,结果在崖底习得绝世武功,直到学成之后才飞出悬崖,于万人之中取苍荻王首级,然后缩地成寸回到雁京,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陛下。”
“啊?”宁玉瑶还没来得及看信件的内容,就被嫂嫂口中离奇的传说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传成这样了,这若说是熠哥哥,那倒还能有几分像是真事。”
“谁不知道秦都司武艺不凡,说他有什么意思,”姜婉珍看她这副模样,忍不住被逗笑了,“而且传话本就是这样,每个都爱夸大一点,到最后就会传得面目全非。你看着吧,等到最后说不定你就能成九天仙女下凡了。”
宁玉瑶不敢继续听下去,她赶紧举起手中的信件挡住自己绯红的脸。
很快,她的心神就放在了信纸上。信纸上的字迹扭曲,少许地方还有被水浸湿的痕迹,一看就知写信之人当时情绪十分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