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周围也有不少人发现了随机推荐的“玩法”,开始在读书区慢慢探索之后,周祺已经不太替何辛担心了。
虽然自家老哥跟自己叨叨,说何辛投资书店是个不明智的选择。但在她看来,何辛虽然看似大大咧咧非常随性,但看人的眼光非常之准:
前有宋凌,后有谢萱,都是低调的实力派。
能在被人忽视之处挖掘商机,何辛这家伙,可是个非常厉害的伯乐呢。
周祺心情颇好地拿着书去柜台排队结账,听店员说,以后还会推出一对一定制的私人图书盲盒,更是对谢萱心服口服:
所以说,还是要有热爱呀,唯有充满热爱的人,才能做出那么多有魅力的事物。
其实现在的自己,不也是一样么?
想起正在研发的游戏,周祺抱着一堆战利品,迫不及待地加快脚步,回去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而此时此刻,沈檬正拿着帆布包和几本绘本,借着店里的背景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发在了自己的小粉书上。
不仅是她,还有不少客人,也在书店里疯狂打卡拍照……
第78章 谣言来了
晚上九点半,乘风书店换了上夜班的店员,而谢萱也终于有空坐下来,查看一下今天的业绩。
开店第一天,因为优惠活动比较多,流水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盈利没想象的多。
不过,日子还长,她对书店有信心,是以并不是很着急。
如今的乘风书店公众号已经正式升级为企业号,也开通了小程序,但目前还没正式上架任何书籍和商品。
谢萱虽然疲惫,但心情一直十分雀跃,很快就文思泉涌地更新了今天的推送,而主题,当然是乘风书店新生第一天的日常。
于是,关注了这个号的读者,就看到了以下图文:
在感谢了诸多朋友和客人之后,谢萱就开始库库发图,全方位地展示自己书店的风貌:
让人印象深刻的店门口书页雕塑,是乘风书店最显眼的标志。
一排排整齐陈列各类图书的书架,在挑高的空间里,显出图书的独特气质,知识与灵性结合的庄严气息,即使透过照片也能传达出来。
在阳光顶灯的暖色光线下,看起来就很软很好坐的黑色小沙发,和不知道味道如何但拉花非常文学的咖啡,是某个周末慵懒读书的午后。
而琳琅满目的文创区,又是另一种风格:
内容丰富的文创产品旁,是专注挑选的诸多客人。
有人拿着伍尔夫主题的帆布袋,有人在看迅哥儿主题的便签,各种图书造型的冰箱贴,也几乎是人手必备。
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个用黄皮纸精心包裹的图书盲盒,图片下还特意标注了一行小字:已售完不补货。
看到这里的读者,简直要被这一行字气死:
尤其是第一天没来得及去现场的人,简直要后悔死了。
早知道盲盒卖这么快,就早点去买了。
不过,这些暗自懊悔的人,很快就在文末看到一个置顶的作者留言:
虽然开业限定盲盒已售罄,但本店拟于近期继续推出私人订制图书盲盒,可进行线上预约,具体规则和一般的盲盒有些许不同,敬请期待!
行吧,懊悔的心情平复了,但新的担心又生出了:
这回的盲盒不会又抢不到吧?
但是看店主说线上也可以预订,只是周期会比较长,大家又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线下抢不到,线上咱还能抢不到吗?
还别说,还真有可能。
虽然这次也是限购,但因为个人订制盲盒需要的周期比较长,目前还是试行阶段,为了保证质量,谢萱说只放出100个盲盒名额……
好家伙,比开业限定盲盒还少……
这回书友们悬着的心终于死了,一个个都寻思着,要不干脆直接去店里逛逛,说不定还能捡漏抢到个啥。
与此同时,伴随着乘风书店的再次开业,之前报道过该书店关闭新闻的自媒体,也早就得到了消息,拿着何辛赠送的VIP银卡,纷纷到店前来体验。
像这种大爆过的现象级事件,其实根本不需要何辛送卡邀请,也会有人暗暗持续关注,以等待新的新闻热点。
比如某公众号大号的主编葛雪,就是其中一员。
谢萱当时闭店清仓卖书时,葛雪是最早转载她那篇纪念书店文章的人之一。
后来,她也私下联系过谢萱,询问了一些关于乘风书店的故事,并撰写出了“一家实体书店的消亡”这样的纪实性文章。
作为爱书人,葛雪同样也为乘风书店的命运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