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谢萱改变了之前的风格。
她一下子文创大放送般的,上架了很多之前藏着没做的产品,甚至还开始做手账系列了,简直让新老客人们惊喜不已。
沈檬也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新客,她本来只知道乘风书店的帆布袋很别致,没想到店里居然还有各种图书主题的手账本、便签、贴纸、胶带,一看到就眼睛一亮,直接走不动路了,兴致勃勃地挑选了好半天。
毕竟,乘风书店的文创区,足足占据整个书店面积的四分之一。
这次谢萱是下了决心,不管卖书赚不赚钱,都要好好把店里的文创产品做起来,再不能重蹈覆辙了。
周祺见沈檬沉迷手账不可自拔,微微一笑:
她倒是也写手账,只是她是绘画满字党,只要几支笔即可,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逛书店的乐趣,对她而言,更多的是看店主对图书的挑选、陈列和推荐。
只要店主是爱书之人,那么这家书店的图书就可以体现出独特的个人特色。
周祺逛书店,逛的就是店主化在茫茫书籍之中的这份个性,不然,以她自己的阅读经验,直接在网上买书岂不是更加省事?
谢萱的阅读量之广,她之前也听何辛说过,只是如今站在一排排令人目不暇接的图书之间,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一点。
迎合市场的畅销书、当下热门的话题书籍,书架上也有,中规中矩的经典书籍,书架上也有,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儿童书籍,书架上也有。
而其余的,大概都是谢萱的自我发挥了:
一本本冷门好书旁,都细心地贴上了店主的推荐语,打开手写体打印的小册子,就能看到非常详细的推荐理由,显然是已经读过的人才能写出来的。
有些书甚至周祺都是第一次听说过书名,足见谢萱阅读之广博。
*
大约是排队效应,书店门口的人越多,就有更多好奇的路人加入其中,眼见着涌入书店的人越来越多,周祺不再犹豫。
她在书香满满的读书区目光四下打量,很快找到了自己最近比较感兴趣的南欧文学书架,迫不及待地走过去,开始翻阅书架上的图书。
聪明如她,刚拿起其中一本西班牙文学,就敏锐地发现了书架上的玄机,也就是每本书前的那串条形码。
她心里蓦的一动,按照图书馆编码方法,同一个书架的书籍,编码前几位应该是相同的,但这里书架上每一本书的编码,都完全不同?
再看编码上面的“随机推荐”四个字,她突然get到了什么:
所以,这其实是另一本书的编码吗?
她看着书架旁的编码使用说明,心中好奇地琢磨起来,记下了手上这本书前的编码,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目标书架。
等她终于如走迷宫般找到“链接”的书,先是一愣,然后仔细想了想两本书之间的关联,顿时了然一笑:
原来如此!
而等她看了链接而来的这本书后,却又发现,这本书也在这片书海中链接着另一本书!
于是,她不由自主地又根据新的编码,去书丛中寻找起了新的书……
等周祺不知不觉从最早的南欧文学的A书,跑到了中欧文学的B书,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南欧文学的Q书时,已经快过去一小时了。
她恍然回神,好家伙,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图书超链接吗?!
就像亚某逊最早推出的“你可能也喜欢某本书”的服务一样:
顾客原本可能只是打开了一本书的页面,但因为看到了相关推荐,就会下意识地点开另一本书的页面,另另一本书的页面……直到购物车从一本书变成了好多本书……
再一看自己手上拿着的几本书,周祺不由哑然失笑:
她之前确实只想买一本西班牙小说来着,没想到最后却拿了这么多书,这个谢萱,确实厉害。
其实这个创意早就出现了,但她还是第一次在现实的书店里,见到有人把这么多的书一本本地全都链接起来,实在是服气不已。
至此,周祺完全不会质疑谢萱的阅读量了,她突然想:
其实自己读过的书,也可以借助工具做成这样的链接网络,岂不是比单纯地记录书名有趣得多?
不过,相比网络上的超链接,在乘风书店里“玩”这样的“找书游戏”,具有一种更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