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的交好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往京城安排自己势力的机会,以前他安排的人手,官职最高也就是洛阳县令顾秀。
可顾秀是典型的儒家弟子,魏彦对他有大恩,他可以用命相报,在很多时候也会暗中给魏彦方便,但想让他背叛朝廷,投诚幽州是不可能的。
魏彦也不会真把这些养在外面的文人当心腹,从小养大的放出去了都有二心,别说不是只是给了一点恩惠,他更多是想把权利握在自己手里。
而齐王的示好,无疑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没想在天和帝还活着的时候当禁军统领,但如果齐王上位还是有可能的,但也需要机会。
他命人暗中蛰伏,等待时机,前段时间京城不稳,自觉机会来了,先联系了几枚暗棋,让他们看准机会,如果宫中有内乱,或者流民再次攻城,就把徐广达杀了。
京城离幽州太远了,没法及时通讯,很多时候魏彦都只是给了一个大方向,小细节就让暗棋自己把握。当时的他又怎么可能会猜到,自己会死在一个从未被他放在眼里的野种手中?
魏肃杀了魏彦后,也没大肆宣扬,又第一时间控制了幽州,京城虽说知道了这事,但暗棋联系却迟缓了,很多暗部联系都是隐秘的,一旦一环失效,下面许多暗线就此失联。
等时间久了,大家也会察觉,但现在失联时间不久,暗棋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发现内廷动乱,当机立断对徐广达下手了。
至于徐广达死后,节度使是否能顺利接受这位置,以及京城是否会被流民攻城,都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要的就是京城动乱,越乱越好浑水摸鱼。
暗棋不知魏彦死了,宫中和禁军也不知道徐广达死了,禁军大营的军官们看到烽烟,当即点兵,想要驰援京城,奈何却迟迟找不到大将军。
没有徐广达命令,谁都不敢轻易调兵遣将,这是要掉脑袋的!可宫中都点烽烟了,如果不发兵,万一陛下出了什么意外怎么办?众人急得团团转!
几个老成的将领一面派人去找徐广达,一面派人探明宫中情况,最好的结果就是早日找到徐广达,这样就不用大家担责任了。
不过这些将领并不知道徐广达的尸身都被绑上了石头,丢到护城河里去了,如果没有意外,永远都不可能被人发现了。
宫中的禁军死死抵抗着攻城的流民,禁军大营这边数十万大军却迟迟不发,将领心中焦急,军士们也心中疑惑,都私下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何事。
就在众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就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朝军营驶来,众人先是一惊,随即眼前一亮,难道徐将军来了?
大营外守门的军士远远望去,就见一群泥人骑马疾驰而来,一看就是连夜赶路的骑兵,众人不由咋然色变,难道有紧急军情?
大家下意识地忽略了,如果有紧急军情,也不可能送到禁军大营来,起码也要拼死冲入内廷。
那些泥人疾驰到军营外,暂且放缓速度,一人缓步向前,扬声问道:“徐将军可在?禁廷尉萧大都督请徐将军点兵驰援京城。”
萧都督?急匆匆赶过来的军中将领们面面相觑,心头同时松了一口气,能担事的人来了!
第三百二十章 宫变(五)
禁廷尉虽是京城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但本身却没有军权,历代禁廷尉大都督不领兵,他们能差遣的也就是禁廷尉的人。
萧珩倒是领过兵,甚至还去过边关,但都是天和帝让他去镀金的,并不是真正让他执掌兵权。禁廷尉大都督身份本就敏感,再掌兵权就无人能辖制了。
除非是昏君,不然谁会做这种事?天和帝不是昏君,反而很多方面他都堪称明君。不过他对萧珩的过分宠爱,也给很多下层官员树立了一个他深得君宠的形象。
大将军不在,而京城又有烽烟,不发兵是死、发兵或许也是死,两面为难之际,突然从天而降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人,大家如何不惊喜?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萧珩听说属下回报,说徐广达不见了,眉头紧皱,“他这些天有什么奇特之处?”他在禁廷尉这么多年,经验丰富,一个大将军怎么会突然失踪?
若是平时可能还会在花街柳巷耽搁,可京城都燃起烽烟,他还没出现,大半是已经遭遇不测了,故萧珩才会问留下京城的那些禁廷尉,这段时间徐家出了什么事?
几个禁廷尉的探子面面相觑,“徐将军这段时间就是军营、府邸两头跑,没有去任何地方?”刚被皇帝训斥了,连官帽都差点摘了,谁敢乱跑?
萧珩眉头微蹙,直觉这事不简单,但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事的时候,“先点兵救人!”流民攻势这么猛,万一内廷攻破就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