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海一听,腿都软了,还真怕安王直接砍了他。
纪遇安也不想再看到他,挥挥手让人把他押下去,眼不见心不烦,大费周章找了个其他借口关他,也不容易,还亏得媳妇儿上阵相助。
纪遇安明白,小夫郎适才那么做,一来让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抓人,还不累及他的名声。
二来有了这么个得罪安王被关的由头在,与潘长海狼狈为奸的那些官员、商人多少也会多放松些警惕,让他们能查到更多东西。
潘长海大概是猜到自己抓他的真正原因了,但跟他勾结的那些人可还不知道,只要把他冲撞王妃,导致王妃动了胎气的事情传扬出去,就能模糊他人视线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人都被咱们抓起来了,夫君无须再这么担心。”
颜清随倒没有自家夫君这么烦躁,解决了问题又继续施粥。
大家扬起笑脸,喜悦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众人都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这是王爷啊!皇家之人,给他们施了那么久的粥,如此亲切,现在还把这个潘知府给抓了,江州茶农简直普天同庆,直接给纪遇安下跪行礼,高喊王爷千岁,搞得他一阵尴尬。
反观颜清随笑笑眯眯的,他很高兴自家夫君能够被百姓爱戴,自此,安王的贤名开始在江州流传。
除了江州茶农,最开心的莫过于白慕容了,他夫君要能出来啦,今日潘长海一来,他便被安排躲到棚子后头去了,对方并未看见他,否则估计得吓死。
潘长海这一被抓,江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和茶叶商人开始人人自危,每日如屡薄冰。
纪遇安抓了人之后,没有大张旗鼓的展开调查,明面上继续施粥,陪着自家王妃安胎。
而实际则按照赵正给的线索暗中搜集证据,争取把所有涉案的官员和商人一网打尽。
赵正被纪遇安从牢里放了出来,帮着一起查清江州的事情。
千里回来得也很及时,江淮总督也跟着一起来了江州,见到纪遇安时,吓得乌纱帽都没戴稳。
江淮总督知道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难辞其咎,好在王爷没有跟他计较,还让他一起查案戴罪立功。
江淮总督对安王那叫一个感激涕零,然而纪遇安可没空搭理他,自己忙着呢,在收集证据的时候意外发现,皇商刘家竟也与潘长海这些人有关联,没想到他们的手居然伸得这么长,正好,一并收拾了。
就在纪遇安带人将证据搜罗得差不多的时候,京城那边派来调查江州茶税的官员终于到了。
除了刑部的人,纪遇安还见到了自己的好友,忍不住有些小兴奋。
“你怎么来了?”
纪遇安见来人有江致远时颇为惊讶,他不是在工部吗,怎这会儿会跟着刑部的人来江州。
“来帮你们啊!”
江致远笑笑,为能继续和好友并肩作战而高兴,就像在工部的时候。
纪遇安赶忙让千里去叫颜清随过来。
颜清随现在对这个表哥夫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苛刻了,三人聚在一起叙旧。
先是问了家里的大宝贝粥粥,然后依次把亲朋好友问了一遍,知道大家都好也就放心了。
第125章 老熟人
三人好久不见,说了一个多时辰,江致远也把自己来江州的原因,以及宏宣帝收到纪遇安的信件后所做出的决定一并说了。
江致远之前在工部帮纪遇安捣鼓火。药,北境军队靠着火。药大败北戎东夷联合大军,工部也算立了功,宏宣帝论功行赏,于是江致远就升官了。
刑部尚书有一次在大街上,无意中遇到了江致远利用大邺律例帮助了一个得罪权贵的百姓,那真是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直接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还当众道了歉。
刑部尚书觉得江致远是个可塑之才,又如此通熟律法,不进刑部真是浪费了,于是便跟宏宣帝开口要了他。
工部尚书自然是不想给的,两位尚书为此还吵了起来,对彼此吹胡子瞪眼了好一阵,因着江致远和纪遇安的关系在那,太子楚湘烨便让江致远自己选。
江致远自己更倾向于刑部一些,他觉得进入刑部他能做的实事更多一些,就这样他成了刑部的人。
在纪遇安传信回京城后,宏宣帝暴跳如雷,直接让人当朝念出了信件内容,丢出了账本,可谓朝野震动。
江州官员居然欺上瞒下,侵吞了朝廷茶税,还与茶商勾结,欺压、迫害茶农,真是人神共愤。
宏宣帝下令彻查,要派刑部官员来江州调查,江致远知道纪遇安和颜清随都在江州,立即报名随行协助。
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一点是,江致远本人更喜欢出来历练,实打实为百姓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