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那边摆放着矿泉水和方便面,还有药棚。
经历过洪水的人回到家没多久都会感到喉咙有点沙,皮肤也会出现问题。
药棚的工作人员会给受灾的人们提供免费的药品、跌打损伤、皮肤消毒和消炎的都有,一些小毛病可以去那里拿药。
消毒的人也是早晚来一趟喷洒消毒,洪水过后也要格外至于卫生,防止疫情。
此时人们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都十分脆弱,一不小心老人小孩都会中招,那就雪上加霜了。
家家户户都在做清洁打扫卫生,很多当初投亲靠友的人回来了。
在村子里面有亲戚在街上的,去街上查看了一番回来说是一片狼藉,街上有不少垃圾。
洪水过来的时候从上游冲了不少东西下来,包括很多很粗大的木头也被冲下来了。
于是在下游平缓的河道中就会有东西在那里搁浅,有不少人在那边捞东西,有捞摩托车的,也有捞木材的。
还有检电器的,虽然不知道电器还能不能用。
说的白捡的东西,文浅甚至都想自己去捡了,她主要是想捡木材。
不过这么多人,她捡了还得自己拖走,想想还是算了。
一想到建筑材料这么难弄,文浅就把目标转向了家附近的竹林。
雨后春笋成为新一批的竹子,都已经长出来很久了。
文浅砍了不少竹子,降低了一下竹林的密度,存了不少竹子在空间。
家附近的竹林,竹子都比较细,听陈叔说大陈洼有一片竹林,筒子非常粗。
文浅去看了之后问了一下村里人,他们都不怎么用的上,于是文浅就砍了十几棵特别粗的竹子走了。
文浅想了想自己这里的海拔高度,他们都在山坳里住着,基本上不太可能遇到洪水把家淹了的事。
洪水内涝一般都发生在地势平坦和低洼的地方。
他们那边雨势最大的时候是底下那一条河,把两岸的田平了,把一些农作物淹没了。
交通暂时受阻,其她也没什么。
村子那边的一条小河,很久之前就被拦截成一段一段的,在每一段上面架桥,桥下面弄得窄窄的,在需要蓄水的时候就会用泥沙袋堵上,水位上升,方便他们抽水灌溉。
等到丰水期的时候就会把口子打开,方便放水。
这一次的大水过后,有一两座桥出现问题,桥体没有坏,但是水泥和土壤的连接处被冲空了。
不过在她们这里桥非常多,这座桥走不了,就往上走一点过桥也是一样的。
文浅搜索了一下安省所在的海拔高度,发现他们这里其实海拔不高。
如果有一天平的地方都住不了,那么势必人们会向山地、丘陵或高原转移。
文浅在想会不会自己有一天村子里面的人会变多,大家都到老家来避难呢。
文采觉得自己理想的地方,应该是有树林也有平地,远离洪水雪灾地震之类灾难频发的地方。
同时人还少,这样一来,目标自然而然转向西部。
可是她实在不知道是该现在就离开,还是以后再说。
现在走交通更加方便,但是文浅觉得自己准备还不够,找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重新适应也不容易。
她甚至在想如果她可以继续生活在自己这样一个小山凹里面,但是周围的人又根本看不到这里就好了。
可惜她不会障眼法,也不会设结界,就像那个王小萍那样的人想来恶心她,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不过现在情况还好,文浅准备观望一下,毕竟在哪里都只是过日子。
之后的一周他们这里都是晴天,不论受灾街上还是安然无恙的村里,大家都把东西拿出来洗洗晒晒。
一周的时间,街上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文浅去的时候,发现家家户户的一楼墙皮都铲掉了,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晒着麻将机。
当地的堂屋都是有一个大木桌的,再放一个麻将机就比较拥挤。
所以聪明的人就将麻将机安放在木桌里面,吃饭的时候就是饭桌,桌面一掀,底下就是麻将机,插上电就可以使用。
偏偏很多人家觉得家里不放一个麻将机就不时髦了,吃不起喝不起,麻将机是要买的放家里。
转移的时候,很多人把冰箱、洗衣机都抬上去了,麻将桌又大又重于是就留到了一楼。
不过也确实够重,洪水即使冲开了他们的家门,麻将机依然屹立在原处不动。
等洪水过后,他们就把东西拆开来洗洗涮涮,就这样还能用。
于是等到文浅来街上的时候,外面摆的就是麻将机了。
街道上的垃圾都已经被铲走了,整条街现在都很干净,还有消毒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