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30)

蒋为舟思索许久,终于抬头对邓平章道:“走,我们进城去。”

进城之后,百姓在路两旁欢呼不已,大肆庆祝禁卫军回来。而蒋为舟骑在马上看着路边的百姓,心里却是一阵心酸。

想来,他们上一次也是这么欢迎叛军的。他们曾把起义军当做他们的救赎,可惜失望了。现在他们又把禁卫军当做他们的光明。

飘摇的是这个战乱的国家吗?国家是个太虚的东西。实实在在在飘摇的是人民。身若浮萍,命不由己。

而进城之后,蒋为舟为了以防吴系民不能快速带援兵赶到,第一件事就是加固城防。不仅士兵在加固,城中许多百姓也都来帮忙。

接着为了应对长时间受困城中,粮食成了第一大问题。

除了每日操练,蒋为舟还鼓励士兵一起下地帮助城中百姓开辟土地,种植粮食。此外,她也身先士卒,帮助百姓修缮之前被叛军毁坏的房屋,因为许多王府现在都已空无一人,蒋为舟叫邓平章再一次负责引导失去房屋的百姓集中入住到王府之中。

很快,城中的生活在蒋为舟的带领下一步步地恢复了起来。甚至都再一次有了集市。

而城外人民的生活则是来到了地狱。

张翔安插的探子很快传来消息称,其实城内将士人数根本远不足十万,可能也就一万左右。

张翔当即带兵反扑,但奈何蒋为舟不是前面一任长安刺史,一听大军来袭就吓得仓皇出逃,她把城池守得固若金汤,纵使哪里好不容易攻破了一角,几乎当夜就会重新修缮好。针对张翔使用的攻城武器,蒋为舟也都一一想出了反制之法。

怎么办?攻又攻不下,但是弃之又实在不舍。张翔于是决定围城。城池一日不破,他们就在城外围守一日。城内的粮食资源都是有限的,纵使他们打不死,饿也能饿死他们。

但谁知,最先要饿死的竟然是张翔。

起义军因为长期流动作战,并没有自己的大本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一个月后,副将王考嘉来报:“周边百里都已经没有粮食了,现下该如何?”

张翔这段时间夜夜流连于众多女子之间,此刻躺在床上还略有些虚弱。

他看了一眼王考嘉,想了想道:“没有粮草,不还有人吗?”

王考嘉怔愣了一瞬,随后低下头拱手道:“是!”

当天下午,一具具尸体运了过来。新鲜的直接进了军厨,用盐码着的则曝晒在了校场上,晒成腊干。

宋 庄绰《鸡肋编》: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

张翔亲自进了厨房,查看人肉口粮的制作。看到每一个人都要蒸煮许久,张翔觉得效率太慢。他道:“何不直接用石舂碾碎成肉泥 ,这样做起来岂不方便?甚至连骨头都能吃了。”

军中将士忙呼将军英明。

甚至为了流水化作业,他们还发明了巨碓

古黄巢军中一种将活人粉碎的机器.

,数百人同时开工。

而那些叛军甚至还对不同的人起了诨号。老瘦男子口感不佳,称之为“饶把火”,妇女肉质细腻则称为“下羹羊”,小孩肉和骨头容易煮熟,命名为“和骨烂”,而这些人又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做“两脚羊”。

宋 庄绰《鸡肋编》: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城中众人皆听闻了城外惨讯,一个个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而蒋为舟亦忧心吴系民到底何时才能带援军赶到。

虽城防尚且坚固,但每逢对峙,总有将士牺牲。他们人数本就不多,现如今战力越发不足。倘若城破,想到城外之事,蒋为舟一片忧心。

张翔带兵在城外守了将近3个月,3个月后,周围百里连半个人都不再能找到,弹尽粮绝之时,反倒向死而生。

张翔号召众将士:“经过这百余日的坚守,城中兵力早已不逮,我们即日就发起总攻,各位兄弟们,起义离家5年之久,成败全就在今日一役了!”

战争的擂鼓响起。城外的叛军士气空前高涨,一阵一阵的攻击接踵而至。

而城内经过这三个月的消耗,粮食虽尚有存余,但可供反攻的巨石已经见底。只能依靠箭羽从城墙上扫射。

但面对敌人一波一波的肉抗,很快就有起义军攀上了云梯,抵达了城墙之上。在城墙上双方近战,城墙之外又有大批敌军来犯。纵使蒋为舟身先士卒,亦不能阻挡禁卫军败势。

不得已,战乱之中,蒋为舟只能叫邓平章带领城中百姓先行躲避。自己则带着士兵边打边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