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一番苦心何人不知?只是王妃现在勉强去了,半途有了差池,岂不是白费了娘娘一番心意?到时候娘娘陛下王爷怪罪下来,我们真是百死莫赎。”钟贵苦着脸道,显是十分为难。
刘总管见他说得真切,怕真的闹出事情来,不敢立逼着人去,只好闭了嘴,面色难看地站在那里,庭院中的气氛由隐隐的剑拔弩张,变得僵持了起来。
薛映瞧完了小半的花园,便要回去,走到半途中,想想温承每天这个时候回家,忽得生出一个念头。他想去前院一次,看一看他有没有回来。
嬷嬷见他停下,忙问道:“怎么了,主子?”
“我可以去前院吗?”薛映问道。
嬷嬷听了这话,忙笑道:“自然,您是王府里的主子,想去哪里便可以去哪里。”
薛映一笑,便让人引了路,一路到了前厅,正犹豫着是进去等还是在外面等,恰好听到刘总管的最后几句话。这让他的脚步滞住。
“王爷回来了。”王府侧门有人喊道。
薛映站在原地,忽得失却了过去见人的勇气,转身朝自己平日起居的地方去了。
进了房间里,薛映没有坐下,只是站在那里出神。没等太久,温承和钟贵等人一起过来了,显然已经将不速之客打发走了。薛映再次变得沉默,嬷嬷在一旁担忧地看着,屋子里一时落针可闻。
“怎么了?”温承很容易地察觉到薛映再次变得失落,主动问道。
薛映抬起头,望着他,不说话。等到众人退了出去,他才慢慢开口道:“我是不是给你添了许多麻烦?”
第28章
这几日在端王府里过得不再担惊受怕,仿佛到了一个隔绝外界的世外桃源,薛映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这桩婚事对温承的影响。
在世人眼中看来,温承抢了自己外甥的小妾,并要将这个出身不对的人娶为正妃,一时皆是愕然。
端王守护北疆数年,在幼帝即位皇位不稳时,曾经千里奔袭进京勤王,数年来举荐过不少忠臣良将,在民间向来赞誉极多,如今却因为自己,一切都变了味道。
温承清楚薛映过去的日子让他容易多思多虑,眼下怀了孕,心思怕是更加敏感。他揽着薛映的肩膀,将人按坐在自己的腿上。“没有,怎么会这么想?”
“你和我成亲,是不是对你很不好?”
“是有人与你说了什么吗?”
薛映没有回答他,只是道:“你明明建立功业,日后便是在史书上,也该是一位英雄,不该因为我,变成这样。”
“若我真如王妃所说,是一位青史留名的英雄,更该有风流故事才相称。”温承带着点笑意,他心知薛映又开始退缩,便想要让他觉得这没什么。更何况,对自己来说,这不只是一桩风流美谈。
可温承越是这样宽慰他,薛映越觉得心里难过,他想了想,问道:“我是不是该去见一见太后?”
温承隐约猜到薛映为何如此,问道:“你想见她吗?”
薛映自然不想见,但想到那个太监的语气,知道自己若是不去,温承大约会为难,便点点头。
“我想听实话。”温承盯着薛映,望着那双如同静湖一般的眸子敛了一层水汽。
薛映没有说话,似乎是怕泄露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屏住呼吸点了点头。
看出薛映的口是心非和强装镇定,温承在心里叹了口气。在军营中,若是有人在他面前如此,他怕是不会说第二句话。可他很清楚,薛映不是他的下属,不是他的子侄,现在这个情形,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
温承见薛映如此,只感无可奈何。
“你与我一样,都是这个王府的主人,想见谁,不想见谁,都按你的心意来。”温承话说得不疾不徐,尽量让薛映感受到安宁。
“这样会不会不好?”薛映担忧道,他不愿意自己牵累温承。
“我的王妃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温承说道。旋即,他看见薛映眼里的水雾落了下来,整个人似乎终于放松下来。
温承揽着薛映,将人抱坐在了自己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后背,让他情绪尽快平静下来。他想,哪怕只是半年前,他都不会想到自己即将和一个小许多的人成亲,他的小妻子情绪敏感,需要时不时地哄着,给他擦眼泪。
温承倒不是觉得麻烦,只是薛映时常这样哭,总是伤身体的。好不容易情况刚稳定下来,又险些哭得喘不动气。
将人安慰的差不多了,温承注意到薛映看上去一脸疲累,便道:“想吃什么?”
“我不想吃饭,想睡觉。”薛映嗡里嗡气地说道。
“那便先睡吧,若是晚上饿了,让他们送饭过来。”温承直接将人抱起来,放到了不远处的床上,帮他盖好被子。在床前守了一会儿,见薛映彻底陷入沉睡,他才走出房间,唤来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