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小王妃(4)

而且,最要紧的便是他的瞳色与旁人不同,是湖水一般的蓝色,既不易隐藏,也容易被人追踪。

思忖再三,他终于想出一条路来。县衙里来的那位将军是端王部下,日后定是要回到端王麾下的,他若是这次做了他们的通译,路上表现得好一些,也许能成为将军的下属,便可以跟着他离开这里。端王麾下的人马,哪怕是通判的儿子,也不敢轻易与之为难。

定了主意后,薛映一夜没睡。次日一早,他便去了县衙,寻了师爷行礼问道:“老大人,邻县的通译可来了?”

师爷正写着文书,没想到薛映今日还会过来,当即抬头答道:“还没有呢,说是过几日才到。”

薛映便道:“那我去吧,此行想是不用太久,横竖进京还有一段时间。”

从临县调人到底需要功夫,何况这是个苦差事,临县的衙门不想放人。师爷听到薛映想去心里高兴,仍是问道:“你不是要调往京中了么?怎么还要接这苦差事。”

因着牵扯到通判家的公子,薛映清楚将实情告诉师爷,也只是在难为他,于是胡诌道:“我在家里闲不住,以后到了京城,恐三年五载无法回来,正想着这几日去山里看看,正好与他们一道。”

“好,那我与县令大人还有将军商议一下。”师爷自去了堂中,没一会儿,回身唤薛映进来。

薛映进去后,看到了昨日见过的那位将军,县令抖着胡子道:“这是白将军,薛映,这些时日你便跟着白将军进山,帮着翻译文书。”

温承看着进来的通译,发现昨日在县衙门前遇见过,只是瞧起来太文弱了些,于是道:“此行路途艰险,恐是要吃很多苦。”

“我不怕吃苦。”薛映忙道,眼下是他逃离的唯一机会,他必须把握住,“我进过山的。”

事情紧急,既是县衙里作保的通译,想是可靠的。温承便道:“人既然已经齐了,准备下,今日入山。”

“是。”众人答应道。

薛映自小在栖县长大,又帮衬家中做药材生意,附近几个村落甚至于山那边居住的人时常采了药材卖到家中来。没有进县衙时,薛映日日需要与其他部落的采药者沟通。久而久之,他学会了许多语言和文字。

常年积累下来,进山生存一段时日,对薛映来说算不上困难。没用多久,他便收拾了一个常用的包裹出来。

收拾的过程中,他听师爷说温承带了数十人,想要潜入到山里,调查失去踪迹的使者究竟为何失踪,是否被人所害。待出门去,他看见队伍里牵着好几条狗,不禁白了脸色。

温承站在院落里吩咐下属周荃,正好捕捉到薛映的表情变化,问道:“你怕狗?”此行带着的狗算不得大型犬只,是军营里能够闻气味的搜寻犬,只有獒犬一半大小。

薛映一手紧紧拽着包袱,另一只手在袖中攥紧:“没有。”他强撑着镇定,尽量没有露出破绽。

温承行军打仗多年,见过许多行当里的人,一眼便能看破他的掩饰。“这一路我们都会带着狗,你确定要跟上来?”

温承的语气并不严厉,只是在提醒。但这话听到薛映耳朵里,似是变了一层意思,他吸了口气,回答道:“我不会拖累你们的。”

小时候他一个人从外面回来,半途遇到堂弟牵着狗让它咬他。他记得狗扑了上来,将自己压在身下,他拼命的挣扎却因为力气不够没有任何效果。如果不是姑姑家的表哥及时将狗拖了下去,不知道要出什么事情。

那时候闹得厉害,街坊邻居都出来瞧。婶婶冲出来将堂弟骂了一顿,薛映只以为是小孩不懂事,便没有太在意。现在他后知后觉地明白,这家子人对他早有打算,只是因着拿了他父母的银钱不好做得太明显,或是想看他长大,能不能产生其它利用价值。

温承没再说什么,示意队伍出发。队伍里皆是温承从北边带来的下属,只薛映和另一名向导是本地人。向导名叫李二,是山林里行了数年的采药人,此次得了大价钱同意引路。薛映见过他几次,算得上相熟。

出发伊始,薛映找李二问了些事情,知晓要经过的地方,大半是自己曾经走过的,心里有了底。

一行几十人背着辎重进了九凤山,中途没有歇息,一气行到傍晚,便在深林中安营。薛映想着白天的事情,觉得自己对犬只的恐惧太过丢人,应是给将军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之昨夜一晚上没睡好,他颇是心绪不宁。

薛映出神想着白日的事情,忽觉手腕上一痒,低头看是一只布满花纹的蚊子,忙用力将其拍死。九凤山蚊虫虽多,可白天天气炎热,它们多是躲到夜间凉爽时才爬出来,故而白天没有抹药。薛映转身去包袱里寻找驱蚊膏,却发现来得匆忙,并没有带来。

上一篇:六州歌头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