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334)

贞观三年,当大唐逐渐走出了灾害的侵扰之后,李世民迅速派人前往突厥偷偷查探情况,果不其然,天灾的侵袭,国内政|权的动荡使得东突厥内外乱成了一锅粥。

突厥境内的各部铁勒纷纷揭竿而起,铁勒诸部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于等等十五个部族。其中最为强盛的便是薛延陀。

当初在突厥东西分裂的时候,铁勒诸部纷纷臣服于西突厥,但是后来西突厥苛政不断,他们便趁着西突厥国力衰退的时候,转头投靠在东突厥颉利可汗的麾下。

然而才不到一年,东突厥又对着他们横征暴敛,又遇上天气灾害,反复无常,于是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相继起兵发动叛乱。

颉利可汗立刻派出欲古设领兵十万前往镇压,结果却被回纥的首领菩萨在马鬣山击败,东突厥损失惨重。

这个消息被多次出使大唐鸿胪卿郑元璹得知了,他立刻向太宗皇帝进言,说东突厥的兴衰,从他们的羊马情况便能看出来,现在突厥境内民饥畜瘦,这个国家不出三年便要亡国了。

与从同时,大唐朝臣也都纷纷劝说皇帝,说现在时机已经到了,可以一雪耻辱了。】

天幕下群臣激动,来了来了……他们大唐将要灭亡突厥了。

虽然说天幕出现之后,李靖便率领了数万军队大败了东突厥,但当时到底大唐境内政权正在交替,根本无法直接灭亡东突厥。

而经过天灾和内乱侵袭的东突厥,将是君民离心,不堪一击的。

太宗皇帝闻言反而皱了皱眉头,东突厥要灭,但灭东突厥的时间点必须慎重选择。

【此时正是刚与颉利可汗定下渭水之盟后不久,所以太宗皇帝在面对群臣的谏言时,反而拒绝了。

他认为才刚刚结下盟约,便立刻背弃约定,是为不信;利用别人的灾难出兵,是为不仁;乘人之危而取胜,是为不武。

在他看来唐朝与东突厥的这场战争已经板上钉钉胜算极大的,但这场战争非常重要,将决定着大唐在整个天下的格局,因此他非常慎重。

既然东突厥境内的叛乱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消弥,那何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所以太宗皇帝认为立刻背弃盟约,操之过急地趁乱出兵是不理智的行为。

他决定进一步等待东突厥的内耗,在此期间大唐韬光养晦,等时机真正到了,大唐便能在军事上做到一击必败,道义上做到完美无瑕的最终目的。】

房玄龄深以为然,一个趁乱背弃盟约的国家,在天下人面前是相当可耻的,无论是对内对外,为了大唐以后的秩序,有时候名正言顺还是相当重要的。

与房玄龄想的不同,秦叔宝等人的理解就直接多了。

陛下一定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太宗皇帝:……朕若是要打,也必定是堂堂正正地打赢!

【公元628年,颉利可汗再次派拓设阿史那社尔镇压铁勒叛乱,再度兵败。

阿史那社尔损失惨重不敢返回东突厥,只好一路向西至可汗浮图城立足。

这位阿史那社尔可是太宗皇帝的小迷弟,后来投降大唐了,也算是大唐的一大名将,后来太宗皇帝驾崩之后,他非要给太宗皇帝殉葬,但是唐高宗驳回了他的请求。

颉利可汗看着己方接连两次的兵败,他大为恼火。

可就在此时,突利可汗管理下的奚、霫等数十个部落受到铁勒各部叛乱的影响,纷纷脱离东突厥向唐朝投降。

颉利得知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他厉声责备突利的管理不善。

为了将功补过,突利可汗主动引军北上讨伐铁勒各部,结果又又又败了,只剩他自己一个人逃回来了。

颉利盛怒之下,直接当众鞭打突利可汗,还将对方关押了十日才放人家走。】

李世民嘴角抽搐,仿佛头顶飞过一群乌鸦般。

李世民:“突厥政权由四位可汗共同掌管,国内本就各部叛乱,在这紧要关头更是应该尽力维持国内政权的平稳。这……当众鞭打另外的小可汗,他是嫌突厥内部不够乱吗?”

人要脸,树要皮,扒了人家的脸可就不能怪人家心里对你有意见了……

尉迟敬德粗声粗气,“这颉利可汗瓜愣愣的,草原野人就是没文化,还没眼力劲,上次咱叫他来给您跳个舞助个兴,他还不来!”

李世民:……

谢邀,朕真的不想看……

【突利可汗脸面都丢尽了,他原本就对颉利的上位非常不满意,这一遭下来,他心里暗暗生了叛意。

往后颉利的几次借兵都被突利给拒绝了,于是双方的关系极速恶化。

突利可汗为了应对颉利可汗的为难,转头直接向大唐请求归附。

上一篇:救世主模拟器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