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抿了口茶,眼睛里露出些许兴味,写这句话的人真是好大的口气!
扶苏眨着眼睛,不得不承认此事自己也有几分看戏的心态,就像天幕说的可是真的骂了好几个王朝,明朝人都这么大胆吗?
汉朝
刘邦气的冷笑不止,“都是假的,还敢说这样的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还‘无汉之和亲’,不就是在阴阳他吗?
汉文帝以及汉景帝也都被这狂妄的话气笑了,不管是谁写的,这话都算在明朝的皇帝头上。
刘彻也被气的来回踱步,“真是狂妄至极!”
你想说明朝厉害就说呗,拉踩汉朝干什么?惹你了?
后面的其他汉朝皇帝也都纷纷怒目而视,如果此时明朝皇帝在他们面前恐怕会被喷的一文不值。
唐朝
李世民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根本平静不下来,怎么会有人这样说话的?!
贞观群臣也破防了,唐之结盟,说的不就是渭水之盟吗,他们气红了眼却又不得不承认结盟是真的。
程咬金等武将也气的想直接打去突厥的老家。
不止是他们听着不爽,唐朝的文人墨客也同样听着不高兴,“堂堂大唐,怎么能如此被人贬低?”
他们都在内心蛐蛐,明朝皇帝最好一直都是明君,不然逮到一个昏君,他们定会口诛笔伐,不就是比谁会写吗,他们也会!
宋朝
赵匡胤是知道宋朝纳岁币、有敌国之礼,但是被人拉踩和自己知道是两回事,他也愤怒了。
“朱元璋,你教的好儿子!”不管是谁写的,都算在朱棣身上算了。
赵匡胤还能理直气壮,但是之后的皇帝被天幕说的羞愧难当,毕竟纳岁币和与外族互相称兄道弟是真实发生的。也有一些昏君根本当听不见,指着天幕骂明朝。
明朝
洪武年间
朱元璋咳了几声,他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虽然写的有些夸张,但他喜欢。他甚至都想将这一句话写入祖训中。
朱棣眨着眼睛戳他肺管子,“父皇,你能保证我的子孙后代都是好皇帝吗?”不能保证就不要写,写出来惹人非议多不好。
朱元璋默然:.......
气的直接上手揍他,“不好也是你生的!”
朱棣又被揍了,但是他活该,朱标等人当作没看见。
永乐年间
朱棣听到这句话也有些心虚,但是这句话可以说写到他心坎上了,当皇帝不就图点什么吗?既然能缔造永乐盛世,那做的再好一点又如何?
他能想出,如果自己真的做到了这句话,那大明岂不是比其他朝代更出名、更让人记忆深刻?想到这样的场景,朱棣的心中忍不住火热起来。
敖英看了看自己写的书,又看了看天幕,确定是自己写的,他眼神闪烁,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会在天幕上听到自己写的书,可是他为什么会这么心虚啊?
康熙啧了一声,“这句话真是犯众怒了。”
估计其他朝代的皇帝都快被气死了吧?但这句话反过来说的也是事实,毕竟汉朝确实和亲、唐朝也确实结盟、宋朝也确实纳岁币,行兄弟敌国之礼。
他有些庆幸,若是清朝在明朝之前,怕是也会被人拉踩,不,但很快他反应过来,如果清朝在明朝之前,根本就不会有明朝,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第125章 弱国无外交
125
【暂且不论上述说的是真是假,我们接着来讲朱棣,朱棣除了‘篡位皇帝’的别称之外,还有一个称呼为‘马上皇帝’,大家估计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他能打仗。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戏称朱棣是明仁宗,也就是他儿子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即位之后的朱棣也意识到军兵的重要性,在京都设立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以及‘神机营’。忘了说,唐末宋初可以说是开启了热兵器时代,大家还记不记得我曾说过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没错,随着时间的发展,热武器也随之更新迭代,而朱棣时期建立的神机营就是用火器装备起来的步兵军团。】
【如此重视军事的朱棣当然免不了想要亲自出征,只可惜他是皇帝,大明又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不过等了八年,朱棣终于找到机会,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1410年,朱棣亲自率军北伐,再飞云山击败五万蒙古铁骑,令其俯首称臣[1]。】
【1414年,第二次北伐,击败蒙古另一部瓦刺,在其谢罪之后班师回朝;1421年,第三次北伐,大败兀良哈蒙古;1423年,第四次北伐,亲征阿鲁台,这次自然也是大胜而归;1424年,鞑靼部侵犯边境,朱棣又进行第五次北伐蒙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