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那晚离开后,就没回食品厂。
镇上居民和到食品厂干活的乡下人聚集在乡镇府门口,让乡镇府给个说法。其他干部跟他和姚广亮说‘坚守你俩的底线和信仰,坏事我们来做’,就不让他俩参与这件事。
1号干部们去了自来水厂,他俩来了市里,坐到礼品店门口发呆,遇到了桑超英、黄益民,问桑超英、黄益民他俩坚守底线错了吗?他俩的信仰出现差错了吗?桑超英、黄益民回答不了他俩,他俩回到乡镇府,接到了自来水厂的电话,自来水厂那边质问他俩在搞什么,为什么不拦着干部们和乡下人跑到自来水厂到处说自来水厂亏欠北沟乡人民。
他和姚广亮没说话,挂了电话,电话继续响,他俩拿起电话挂了,那边继续打电话,他俩继续挂电话。
2号干部们去了区里,他俩又坐在礼品店门口发呆。
傍晚,他俩回到乡镇府,接到区里的电话,区领导在电话里朝他俩发火,让他俩赶紧去区里,把北沟乡的干部和人领回去,领导还在电话那头发火,他俩就把电话挂了,区里又打来了电话,他俩任由电话响,没接。
去区里的人2号没回来,到了3号,两人在乡镇府门口坐了一会儿,又来到礼品店。
礼品店开门了,桑超英、黄益民在里面,林北也出现了。
三人之间的氛围十分轻松,田朱福猛然意识到或许人家做的这一切不是威胁他们,给他们施加压力,人家并不是非在北沟乡办厂不可。
田朱福才问出那句话:“你们是不打算回北沟镇了?”
林北回头望着在屋檐下嬉戏的一对燕子,说:“燕子到南方过冬,因为北方寒冷,不适合生存。燕子知道迁徙寻找栖息地,更何况人。”
北方气候温暖了,燕子飞回北方,乡镇府给食品厂解决了自来水问题,三人会回心转意,是他理解的意思吗?田朱福望向姚广亮。
燕子啊,每年春天跋山涉水飞回来,因为这里有它们期待的春天,他们北沟乡没有让食品厂留恋的东西,拿什么留住人家,能拿的也就是一腔真诚,但是这腔真诚却打了折扣。姚广亮嘴里发苦,悔不该打着为食品厂好的旗号,替食品厂答应自费接自来水。
姚广亮心里比含着莲子心还苦,转身离开。
姚广亮竟不管自己就走了,田朱福急忙去追姚广亮。
黄益民走到林北身边,发出不可置信的声音:“就这样走了?”
“北哥,他俩居然没抓住你问底线,问信仰!”桑超英震惊说。
林北到后院推自行车:“走了,去凤阳路看门面房。”
桑超英去取自行车,黄益民把相机挂脖子上,跳到桑超英的自行车后座上,桑超英掌不住车头,车头乱晃,两人几哇乱叫。
林聪坐在他的专属座位上,尽管爸爸骑车骑得很稳,他也跟着他桑叔、黄叔一起几哇乱叫。
三人一路叫了一路,频频招来行人侧目,林北都想把孩子头上的帽子取下来,戴自己头上,掩住脸,因为实在太丢人了。
终于到了凤阳路,黄益民、桑超英闭嘴了,两人的跟屁虫也不叫了,林北抹了抹额头不存在的虚汗。
“爸爸,我渴了。”林聪拽爸爸的衣服。
“叔叔请你喝汽水儿。”黄益民跳下自行车,去小卖铺买了四瓶汽水。
自行车就停在树下,三个大人一个小孩蹲在树下喝汽水。
和人聊天的何罗春往四人那里瞥一眼,拿起报纸瞅了半晌,对照报纸看树下的小孩,把报纸递给聊天的搭子,他指着照片中的小孩,问:“你们看,像吗?”
他的几个聊天搭子看了眼报纸的日期,1984年5月3号,还是淮市的晨报。
报纸头版写了一个大大的喜报,报纸上说省里举办第一届少儿英语风采大赛,只有一个外市小孩去省里参加比赛,还得了奖。这个小孩叫林聪,是淮市人,在1984*省少儿英语风采大赛比赛中荣获少儿组一等奖,他的指导老师叫陆瑞霖。
这个小孩八零年出生,虚岁五岁,实岁才四岁。
彭丰年拿着报纸朝小孩走去,离小孩50厘米远,他停下来了,对照报纸看小孩。
何罗春和其他人站在彭丰年身边,伸着脖子看报纸,又看小孩。
林聪站起来,抱着汽水朝人群走去,好奇问:“爷爷,你们在看什么?好看吗?”
“哈喽。”何罗春和小孩打招呼,想试一试小孩是不是报纸上的小孩。
“Hello.”林聪被一声哈喽打开了某个按钮,指着他们手里的报纸,问,“Mary I see the newspaper in your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