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不想看照片了!”桑超英手中拿的照片,是林北让何铮在九襄镇上找照相馆加急洗出来的,洗了好多份,交给了列车员,货列一到站,桑超英在黄益民的催促下找列车员拿照片,他拿到两大包照片,给了黄益民一包,自己留一包。
大家左瞅右瞅,背篼里的水果就是橘子。不过这个季节有橘子,也够稀奇的。
听到桑超英说这是西南的柑子,今早刚下火车,大家不咋相信,又听到桑超英说给大家看照片,躁动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见人群安静下来,桑超英撕掉牛皮袋封口,掏出老厚一摞照片,桑超英自己先看了起来,发现照片有重复的。分给市民看,也不在乎有没有重复。
桑超英把照片发了出去,还不忘交代道:“别忘了把照片还给我。”
“咱们不会赖你照片的。”市民说。
市民拿到了照片,一群人看一张照片,大家头挤在一起:
“淮市北沟乡益富食品厂员工到西南旅游。”
“什么旅游?”
“一个横幅被照了进去,这是横幅上的字,你手中的照片上没有横幅吗?”
“没有。我照片上是一群戴红帽子,穿红背心,拿着旗帜的人在果园摘橘子。”
“人家说了是柑子,你咋还说橘子。”
“我照片上有横幅,绑在大巴车上的。”
“不对,绑在柑子树上的。”
“这是什么果树,结的果怎么是一窜一窜的?”
“我手里的照片没有柑子树,照片是一座石牌坊。”
“这是什么树,开的花好漂亮。”
“我看到了一座藏在云雾中的山。”
“我看到了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真好看。”……
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大家手中的照片很多不一样,开始交换看照片。
通过照片,大家了解到一些信息,就是益富食品厂林老板带一些员工到西南旅游,包了两辆大巴车,有几个员工还带了孩子去旅游,西南的山真多,西南的自然景观真壮美,西南的姑娘真美……他们开始羡慕益富食品厂的员工,因为他们又机会到西南旅游。
“随便挑,随便捡,八毛八一斤,不挑不捡,直接买一背篼柑子,六毛一斤,送背篼。”桑超英说。他和黄益民已经随机挑了六背篼柑子检查坏果率,发现一背篼柑子最多只有五六个坏果,两人才决定这么定价。他俩把三背篼柑子分给了卸货工,把另外三背篼柑子搬到桑超英父亲办公室,让桑超英父亲分给同事尝尝。
照片上当地人背着背篼上山,大家可能不背,但是想要,大多女同志有这种想法。
大家还没做出决定,桑超英随手拉一个市民,让他挑一个背篼,他让员工把市民选中的背篼搬下来,把背篼里的柑子分给大家:“你们先尝味道,觉得合胃口就买点,不合胃口,就当看个热闹。”
抱着不吃白不吃的想法,众人上前拿了一个柑子,没着急吃,在一旁观察是不是一背篼柑子没有二样,大家目睹了所有柑子个头差不多大,发现这一背篼,只有三个被压裂开的柑子。大家心里有了底,迫不及待剥开柑子尝了一牙,每个人眼睛都亮了,好甜,水分也充足,橘子和它比,口感就太糙了。真可怕,吃了柑子,他们居然不太想吃橘子了。
在桑超英一通操作下,都是几个人合买一背篼柑子,几个人回家再分。
桑超英这边卖柑子卖的如火如荼,黄益民也到了省城和金旺他们汇合。
省城市民看到柑子,死活认定是橘子,非说黄益民指鹿为马,对黄益民说这车货从西南运来的说法抱着怀疑的态度。
当黄益民拿出照片,他们才相信这批货确实从西南运来的。
由于橘子树比柑子树矮,两个品种的叶子也不一样,市民通过照片分辨出来卡车上的水果不是他们常见的橘子,也同意了黄益民的说法,这个和橘子长得很像的水果叫柑子。
黄益民也分出去一背篼柑子让大家尝,大家尝过柑子,觉得柑子的口感确实不错。
又因为省城第一次出现柑子,很多人也愿意掏钱买这个稀罕的玩意儿。
黄益民这儿也有条不紊卖柑子。
黄益民、桑超英卖力卖柑子的时候,林北刚起床。
林北出门的时候,招待员喊住林北:“今早6点钟,一个外地人打电话过来,不让我找你,让我看到你,和你说一声水果坏果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