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429)

作者: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像张汤暗示晁错的那般。

家无闲钱,没点能量的就算碰上不吝啬教的胡毋生,也不能靠抄书做工攒出赴京赶考的闲钱。

即使刘瑞略通历史,试水下南北朝才提出概念的科举,他也不能放着眼前处处要钱的大事不干,拿出还未投入市场的五铢钱来解决学生的路费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

明清时的赶考生有国家机器的帮忙还要凑点盘缠。

由此可见,西汉的考生,尤其是外地考生自然面临着更多困难,更不会以刘瑞想要得的,祖上三代都是泥腿子的普通人居多。

所以这群不服的人得做个选择。

在科举与不服中做个选择。

至于刘瑞许不许他们的顽固……

这得看顽固的人占比多少,好不好逐一击破。

嗯!

刘瑞的大父已经演示了钝刀子割肉的高端操作,所以可供目的不同的子孙摸着石头过河。

“要变天了。”宣室殿里的刘瑞打个喷嚏,惹得立在一旁的李三轻声问道:“陛下可要叫太医?”

“给我上姜汤吧!” 变天的最大麻烦就是双手生疮。

宣室殿里尚有椒墙炭火提升温度,可阳陵,长陵,乃至霸陵的学子就没这个皇帝待遇,所以让忙着解决小吏问题的刘瑞担心在等人赶考的阶段里拖得太久,导致学子大冷天地哆嗦答题。

而且对于关漂的学子而言,阳陵县,长陵县,霸陵县的消费就算低于正在融钱的长安,那也比偏远地区高出一截。

靠着刘启时的积累与某些人的自知之明,刘瑞倒是可以提供免费的住处与一般的伙食,可是就像来到巴黎的玛格丽特成了茶花女,那些见过长安繁华与成功案例的学子真能接受刘瑞给的最低标准?

长安的子钱商人们的确是被刘启整了个大残,但是这古老的,连现代人都无法杜绝的罪恶生意还是会在封建社会的土地上快速重生,并且以更高明的形式缠死那些入梦太快的年轻学子。

“宣廷尉监,统钱令,丞相长史过来议事。”一事未了又有一事的刘瑞揉着眉心,起身时竟眩晕地身形一歪。好在为其拨弄炭火的小黄门眼疾手快地扶住刘瑞,这才没让皇帝为此磕着碰着。

“陛下,还是太医过来瞧一瞧吧!”李三与拨炭的小黄门扶着刘瑞缓缓坐下,后者眼前黑了很久才神智清明,点点头道:“宣。”

其实不必太医过来,他也明白自己为啥差点晕倒。

西汉的饮食也就比先秦时好点,而刘瑞为了守孝又不沾荤腥,所以在1+1>的可怕效应下,他不出意外地被再次饿晕了。

为什么是“再”呢?

因为在刘启活着时,他就搞出“大汉太子被饿着”的新闻。

孝期里更没什么吃的刘瑞食谱少到战俘看了都嚷嚷着违反《日内瓦条约》。

果不其然,太医来后也查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皇帝太累,需要休息,然后开了一碗糖水让刘瑞服下。

接过药碗的刘瑞:“……”糖水也能熬成黑色也是没啥了。

不过就西汉的生产水平而言,这个比龟苓膏稀一点的东西居然味道不错,同时让刘瑞意识到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搞定。

“甘蔗。”刘瑞抿着嘴里的回甘,准备查查西汉这时有没有制糖的基础。

要知道在工业化解决糖分问题前,甜食可是最大的奢侈品,同时也是提升幸福度的不二人选。

唯一的问题是……

如果西汉没有甘蔗甜菜这种能大规模种植的甜味来源,那就只能努力寻找汉朝最强的人形GPS。

张骞,大汉(的胃)需要你。

第233章

太学府在被刘瑞从九卿之一的奉常里分出来后便地位上升,隐约有了国士的待遇。

为此,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黄老家,亦或是不算主流的墨农医兵家,都把刘瑞夸成与齐威王并列的贤君,然后把项羽拎出来批判一番。

毕竟要没咸阳宫里的一把大火,许多著作也不会消失。

当然,除了项羽,秦始皇也难免被人说上两句。

即便他所焚烧的书籍大都是方士之说与地方学说,聚之于咸阳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民间继续存在河神娶亲般的歪理邪说。然而因为《商君书》的“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的驭下思想,收走的书里即便是有的内容也不会传下。加之那时秦朝处于统一后的转型期,所以在垄断思想的方针下,那些古籍也成了民族难以抹去的伤疤。

而到现代,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稷下学宫里由诸子百家所编写的古籍多已失传,即便有人抗令藏书,但是在高后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后,那些比阴阳家,医家,兵家乃至计然家更冷的学说也就留下一个名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