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秦始皇对徐福和卢生两人的逃亡态度完全不一样的原因。
徐福不过是一个逃兵,而卢生则是彻头彻尾的叛徒!
“那卢生最后逃到了天庭吗?”秦晓鸾问道。
“不知道。”李淳丰摇摇头说:“不过……”
“不过什么?”秦晓鸾问。
李淳丰眼神迷离:“我大概猜到了女神手里抓着的是什么了?”
秦晓鸾赶紧问道:“是什么?”
李淳丰说道:“具体是什么东西我还想不出来,但应该是天庭的某种标志,又或者某种能够和天庭联系的信物。”
秦晓鸾想了一想点了点头,李淳丰的这个猜测很有道理。
那么现在看来,这件神物的下落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卢生窃取走了,这种可能建立在秦始皇得到了女神尸体但一直没有发现她手中的秘密的基础上。
第二种可能是这件信物落到了秦始皇手里。到目前为止,她们还没有找到秦始皇的棺椁。只要能找到,那么极有可能顺着找到这件信物。
当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李淳丰却摇头否决了:“不。别说秦始皇的遗体多半不再皇陵之中,即便我们找到了,多半也找不到这个东西。”
秦晓鸾不解地问:“为什么?”
李淳丰苦笑道:“之前咱们见到的那本天书,秦始皇肯定早就看过了。既然他知道了后面发生的事,怎么会放任胡亥赵高他们呢?”
这个问题秦晓鸾之前也想过,按道理说秦始皇即便不对胡亥下手,也绝对会先铲除掉赵高和李斯,为什么会置之不理?不过需要她想的问题太多了,一时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李淳丰叹息道:“始皇帝太自大了。在他看来,没有他做不到的事。只要自己能逆天改命,那么那本天书只不过是一叠废纸。不仅如此,还将是他最得意的东西。届时,他可以把天书拿出来,告诉世人自己是如何的伟大,你们所顶礼膜拜的天命在朕手里也不过如此。光是和世人说还不够爽,最好的法子是拿给李斯赵高看,那才真正爽到了极点。”
秦晓鸾倒吸一口凉气,心想普通人不会这么想这么做,但秦始皇还真说不定敢这么想。
李淳丰又叹了一口气:“还有,秦始皇也知道,如果自己斗不过天,自己的结局就是事败身死。既然自己都死了,这些身后事管不管又有什么用呢?或者说,赵高他们也不过是其中一枚棋子,杀不杀这些小角色,对和天界争雄这个大局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秦晓鸾只能点头,因为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释了。
李淳丰面容严肃地说:“依据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些,再联系到一些史料,所以我认为秦始皇的真身并非安葬在这里。”
秦晓鸾反问道:“那又能葬在哪里?”
李淳丰露出一抹苦笑:“或许被曝尸荒野,或许被天庭戮尸,又或者安葬在一处不为人知的所在,谁知道呢?总之,一切都有可能,唯独不可能在这里。”
秦晓鸾还是不太愿意相信,当即问道:“为什么?”
第909章 历史的谜团
李淳丰说道:“因为秦始皇的死,没那么简单。”
秦晓鸾大惊失色:“你是说……”
李淳丰摸着长须开始说了起来。
正史中对秦始皇之死的描述,可以用“雾里看花”四个字来形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关于秦始皇的死因,表面上都是统一口径“病死”。但如果深入的去探究,就会发现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以《史记》来说,虽不至于说自相矛盾,但也颇有“闪烁其辞”的感觉。这和太史公严谨的治学风格很不相符。先看《秦始皇本纪》中的相关记载:
1、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2、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在看《蒙恬列传》中的相关记录:
1、“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2、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再看《李斯列传》里所记载的:
1、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2、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把三者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很多不寻常的地方。
秦始皇三十七年,让右丞相冯去疾在京城中管事,自己带着李斯赵高等人“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