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问道:“刚才兵部韩侍郎也议及此事,认为当斩于、徐二人,对阮文同好生抚慰,将此事化之。国公难道没考虑过?”
“万万不可!”独孤无忌高声叫道:“一旦这么做了,别说阮文同了,交趾全郡上下必认定本朝露怯,必立发!而我军将士,未败而斩主将,必将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届时我们这一万多将士,恐怕就没人能回来了。”
朝臣皆是一震。
独孤无忌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缓缓开口说道:“还有另外一件事,更是让人担忧。”
李世明问道:“何事?”
独孤无忌说道:“还请吏部、兵部调出徐进之履历。”
片刻后,吏部先调出了徐进的卷宗当庭宣读。
吏部的报告显示,徐进这个人就是那种典型的行伍出身的将领。这些年的表现,既没有让人失望,也没有什么亮点。
第568章 准备动真格2
这时兵部的卷宗也调来了,结论与吏部完全相同。
最后宣读的一份卷宗,是徐进的原上司,现已赋闲不问世事的河间王李孝恭评语。
“校尉徐进,忠贞勇武无须怀疑。然其所缺者,舍我其谁之气势也。故,此人宜守城、驻寨、防卫、助攻,不宜作先锋、奔袭、追击、主攻之将也。”
这个评语是多年之前的,所以李孝恭用的是当时徐进的“校尉”职务。
对军中战将秉性优劣,最为了解的莫过于将之一手提拔起来的顶头上司。
更何况,河间王作为当世名帅,本身最强的地方就是用将之术。在这点上,即使是卫国公英国公甚至李世明都是相当佩服的。因此,这个评语的正确性几乎不需要怀疑。
那么也就是说,这次的战役绝对不是辅助性将领徐进所能指挥的。
独孤无忌沉声说道:“于奇正当诛,但不能是现在,更不能死于交趾人之手。必须等此间事了之后押解回京,宣告天下其种种罪状之后再处决。”
这话就说的很明白了。不管于奇正犯了多大错,但他先是带出一个天下第一军,现在交趾之战又是大破敌酋,即便爵位被削,仍是人们心中勇冠三军的冠军侯。这样一个人若是亡于外族之手,那对我军民的心理打击可是相当沉重的。
“哈哈哈,”李世明长笑着站了起身:“国舅能这么想,实在是难得啊。”
独孤无忌急忙躬身答道:“这都是圣上的教诲。上次廷议之时,陛下斩叶夔之前那段话微臣铭记于心。”
李世明正色说道:“没错。朕现在就把这话说明白点。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要把国放在前面。特别是国有难的时候,首要的就是同仇敌忾、共克时艰。至于那些个人之间猫猫狗狗的事,都得等到国事平稳之后,自个儿关起门来你推我一下,我吐你一口。宣诏!”
群臣立忙肃立听宣。
李世明轻咳一声:“着玉溪、普洱二州府兵火速前往交趾,受徐进节制。着邕州府全军紧急集合,陈兵于交趾边界。若交趾东线部队大规模调往西线,即刻发动攻击!红河州折冲都尉进安南将军,即日退守老街。安然归国后,即刻逮捕镇南县尉于奇正,立即送至京城,不得有误。”
群臣拜倒,山呼万岁。
李世明继续说道:“封兵部侍郎韩瑗为安南宣抚使,即刻出京前往交趾,责成阮文同,立即交出秦晓鸾。不然,朕将御驾亲征!”
韩瑗心中明白,适才自己的一番“求和”之论是大错特错。让他去做这个宣抚使,是在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若还是偏软的话,可就不好说了。当即磕头谢恩领旨。
群臣皆惊,看来圣上是做好了动真格的准备了。
不过也还是有些纳闷,秦晓鸾是这次的导火索。如若不讨要回来,大仪朝的颜面始终不好看,将来处死于奇正也心中不服。只是这秦晓鸾不过一个小小民女,要提到御驾亲征这个层面,未免也还是太那个了。
李世明冷哼一声说道:“这阮文同也是胆大包天,连朕的才人都敢虏走!”
第569章 有何不妥吗3
李经张开嘴抬头望了龙椅上的老爹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
太子太师高世廉出班奏道:“不知宫中哪位才人被交趾郡所掳?”
李世明笑着答道:“三日前,皇后已盖玉玺,拟封落凤镇民女秦晓鸾为才人。怎么?有何不妥吗?”
李经面色惨白,身体微微发抖。
高世廉急忙躬身:“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李世明袍袖一挥:“退朝!”
独孤无忌回到府中,非常疲倦地摊在躺椅上,一只手握成拳支着头,另外一只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刚刚准备躺下,管家来报:莒国公等几位大臣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