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正现在在这里,那自然是没问题。可他现在被贬官只不过是一时落难,将来总会再升上去的。等他走了之后,再有土匪出现了怎么办呢?
好吧,就算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再出现土匪,一百年后呢?二百年后呢?
有了这个关隘,镇南县以后就多了一道屏障,子子孙孙都有个安定祥和的环境啊。
什么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就是!
第503章 我们不一样1
严夕肃然起敬,长身而起:“那咱们就取个关名吧,我建议就叫奇正关!”
于奇正差点一脚踹过去。
上次在精忠县给陵园提了个词,就搞出个什么于郎部曲的幺蛾子,到现在都还在让老子头疼,现在还搞个什么“奇正关”?我奇你妹啊!
还有,朝廷那帮子人肯定还贼兮兮地盯着呢。哥们我现在要低调!低调,懂不懂?
“叫什么名都行,就是不能叫这个名!”于奇正不容辩驳地说道。
看着两人错愕的目光,于奇正心想:最好找个合适的理由,免得这两人,特别是那个光头又脑补。
想到这里,露出一脸唏嘘的样子长叹道:“宦海浮沉,何人能测?以我为名,现在风光,将来有一天我出事了,还会影响到县里啊。”
迦叶大师和严夕心中不由得暗自叹息。
他们见到的于奇正,似乎对于“贬官”这事完全没放到心上。可从这句话中就能感受到,其实他心里不是完全不在意,而是深深地藏在心里。
若是换做其他人,遇到这么不公的对待,即便不说心存怨恨,也是灰心丧气什么都不去做了。
可人家是怎么做的呢?一来镇南县就修关防、平土匪、申请修路,桩桩件件都是为了这里的百姓。
不要以为“心怀苍生的好官”只是个传说,侯爷就是个实例。
虽说被免了爵,但在百姓心里,他依然是受大家爱戴的冠军侯。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拜相封侯!
于奇正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白了,虽然不知道这两人又为啥神情激动,但很明显绝对又是哪里扭曲了自己的意思。
算了算了,反正也问不出来,随他们去吧。
第二天上午。
严夕起床之后,师爷便跑过来说道:“明府,你出来看看。”
“怎么了?”严夕说道。
“这个……我也说不上来。总之,我就感觉咱们县不一样了。”师爷说道。
“怎么个不一样?”严夕有点紧张。
“明府,是变得好了,但怎么个好法我说不清楚。”师爷躬身答道。
严夕闻言,跟着师爷走出了县衙。
师爷说的不错,镇南县和以前不一样了。
平常这个时候,街上还没什么人。即便稀稀拉拉有几个人,也都是无精打采的。
而现在县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脚步匆匆的百姓,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得有些兴奋。
奇怪,今天没庙会啊?严夕疑惑地看了师爷一眼。
师爷微微一笑,拦下来了一个彝族老婆婆。
严夕也到县里好几年了,从各方面的形态来看,他完全可以断定这个老婆婆不是住在县城里,而是住在附近山中的人。
“老婆婆,您这么急匆匆的要赶去哪里啊?”师爷笑着问道。
老婆婆把跨在胳膊弯的篮子举了举,脸上全是喜色说:“茶马公司大量收咱们山上的茶叶,价格还不低。听说啊,我这么多茶叶就能换一家人一个月的用度的银两呢。”
说完之后兴冲冲地走了。
“茶马公司?”严夕疑惑地看着师爷。
师爷连忙回答说昨天冠军侯爷开了这么一个商铺,收购本县自产的茶叶。
严夕一听大喜,本县山区众多,山里百姓家里都有种些茶叶。如果是这样的话,以后山里的百姓家就都能多一份收入了。
第504章 云南的山歌2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收入。
要知道,对于贫困山区的人来说,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已经是奢求,哪有什么银钱可用?
经济发达地区的百姓,不管你有钱没钱,每个月的出入银钱,差不多是落后地区人家半年的用度。
师爷笑着说道:“还不止这点呢。茶马公司不但收购茶叶,还收购山上的药材呢。”
严夕睁大了眼睛:“真的?”
师爷用力地点点头:“真的。”
严夕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作为一个心里念着百姓的官员,他也想过把本县一些特产卖出去,改善百姓的生活。
但人活着,有一种悲哀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县的山茶和药材都是顶呱呱的,但因为交通不便治安不好等多种原因,根本就卖不出去。
为了把本县的东西卖出去,严夕也曾经费了很多心力。甚至身为县令还低声下气地去州府那边找一些商人,希望他们过来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