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该去搬砖了(1192)

作者:我是跟风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个提议被娄烦王否决了,理由是这种时候背叛盟友将会遭到所有人的耻笑。虽然是蛮族,但娄烦王还真是个比较讲义气的人。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一重现实的考虑。

按照娄烦王的说法,就是“千万不要想着征服汉人”。这一点,和心心念念征服大仪朝的呼韩塞西完全不同。

倒不是娄烦王没有野心,而是在他看来,只要汉人不自废武功,根本就无法打下他们的花花江山。退一万步说,即便汉人自废武功咱们能把他们军队全部打败统治他们,最终的命运是“被同化”。

不得不说,治军统民水平高低且不说,在大方向这方面娄烦王还真算得上是战略家。

事实上,许多年之后,汉人某个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国策,把自己活生生的阉割了,最后落到无比凄惨的下场。之后不管朝代怎么变迁,这该死的重文抑武却成为了一种理念,汉人之血性武勇不复从前。直到一千多年后,才又恢复汉唐之神采。

除了这个战略思维,娄烦王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不要给自己带来灭族之祸。”在他看来,只要汉人皇帝真横了一条心,再出一两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推平草原西域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汉武帝。

当时的匈奴实力绝对不在中原王朝之下,最后怎么样呢?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抢劫掠夺,但不逾越他们的底线。这样一来,好处也捞到了,也没啥风险。毕竟对于富庶的中原王朝来说,占领咱们这些不毛之地不但捞不到好处,还要费心费力管理。所以每次联合出兵,娄烦王也会派兵,但不像其他族群一样往死里打。

也就是因为这个大战略思维模式,最早有人提出趁着呼韩塞西战败抢夺大蛮王的位置时,娄烦王拒绝的理由增加了第二点:你怎么知道于奇正就不是第二个霍去病呢?

假如真的是这样的话,姑且不说现在内讧是消耗了己方的实力,咱们娄烦族就要直面汉人战神。

他的预感是对的。接下来于奇正纵横西域,又打败了大蛮王,还顺带把阿克苏、鲁齐齐等地全都拿下了。而这一次,更是直接消灭了大蛮王的主力。

先前就想抢大蛮王位置的那批人再也忍不住了,这次给娄烦王出这个建议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了。

现在的理由非常充足:呼韩塞西这个大蛮王已经是名不副实了,即便您不去当大蛮王,其他部落也会当。从外界来看,于奇正歼灭大蛮王主力后,并没有修整和退兵,而是继续朝咱们这边挺进。即便您不当大蛮王,于奇正都不会放过咱们。与其如此,不如坐到大蛮王这个位置,下令其他几个族出兵,共同抗击于奇正,也免得孤掌难鸣。

这批人可称之为“激进派”。而另一票可称之为“温和派”的人则提出了不同看法。

在温和派看来,主战派的话完全是无稽之谈。首先,咱们现在要当大蛮王,呼韩塞西会答应吗?他不答应,咱们是不是就要去讨伐呼韩族?可现在于奇正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咱们能分兵去抢大蛮王之位吗?

其次,关于联合抗击于奇正之事,和咱们大王当不当大蛮王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其它几族真有这个心思,不管咱们大王当不当大蛮王,也都会联合起来。如果他们不服,咱们大王就算有了大蛮王的名号,他们也不会听令。因为非常明显,咱们现在都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去收拾他们呢?

激进派和温和派,最终演变成了“主战派”和“投降派”。

第1019章 娄烦王议和

主战派不难理解,就是竭尽所能和于奇正对抗。但通常来说,与之对应的应该是“主和派”,怎么会成了“投降派”呢?

这件事应该这么理解,从本质上来说,投降派也是主和派的一种。

这个道理很简单啊,主和嘛,就是主张“不要打”,“投降”不也是“不打”的一种吗?

主和有两种,第一种的情况是“我们打不赢或者不占优势,最好是和对方谈判,尽量争取己方的利益”,第二种是直接投降。

为什么说娄烦只有主战派和投降派两种呢?因为“主和派”中的企图谈判的人,在主和派内部的讨论中就完全败北了。

当有人提出派人和于奇正谈判的时候,投降派抛出了几个问题:咱们现在能去谈什么?且不谈于奇正接不接受咱们的条件,就算是和他们达成何议,呼韩塞西会认可吗?就算这次何议成功,那以后咱们夹在于奇正和呼韩塞西中间,不是两头挨打吗?再说了,真要说想让于奇正息怒,首先就是要奉上呼韩塞西的人头,但大王已经说了绝对不会这么做。除此之外,咱们拿什么去和人家五星市和?讲打吧,打不过;要说赔钱吧,咱们这三瓜两枣的人家五星市根本看不上。这话打在了想议和的人的七寸上。确确实实,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议和的前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