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非花(102)

作者:人水草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对了,家中茶饼药材,还有几包干枣炒货,本要给阿爹寄去的,放在哪里?”

“在饭厅旁的柜子里呢。姑娘不是说,等到年前才寄?”

远志不觉惘然道:“我方才梦到阿爹阿娘了。”

“姑娘……”

远志却不想让喜鹊看出感伤,平静道:“算起来,他们上回寄信来距今也有一个多月了,不知他们在老家好不好,我想去封信,顺便去趟民信局,将年节改送的东西也一并送去。”

“也不知道金陵时疫,有没有波及到外地。”

“上回穆大夫来,闲聊时他曾说,据天一堂的医案当是没有的。”远志宽慰着她,也是在安慰自己:“只是,爹娘年事已高,老家温暖,二老的风湿或会好些,但毕竟无人在跟前照顾,我和茯苓都不在,想必也是寂寞的。是以有尽孝之处便迟不得,不然徒增愧悔。”

“姑娘……”喜鹊随着忆起戚家过往,也是端茶递水,烧饭浣衣,奶奶和老爷却待她如亲人,连能和主子一起用餐也是在戚家时养成的规矩。那段日子真是漫长得无忧无虑,神奇的是尽管也是波澜不惊平平无奇,每一天都过得满足。

喜鹊默然惆怅,抬眼望着远志背影,想到自己况且如此,姑娘恐怕更甚。

远志鼻尖一酸,知道不好,连忙止住怀恋之心,回过头,将手中白巾交给喜鹊:“今晚准备些宵夜吧。”

喜鹊不明所以,又见远志耳朵一红,语气却是淡然的:“席间推杯换盏的,他这个人,谈及古今政史就没个完,筷子或都没动几下,回到家指定喊饿。”

喜鹊偷笑,两人目光相撞时,一个看破了另一个的心虚,一个闪躲着另一个的逗弄。

远志斜了她一眼,背过身去,换上衣服,良久才问:“他今天还在生气吗?”

“姑娘,此话,您是早想问的吗?”

远志没有回答,也没像往常一样,扬手作势要打她怪她说话不知遮掩非要挑破。喜鹊猜,大约是那场梦,她还沉浸在里面,所以提到陈洵挑破也就挑破了,她并不在乎。

“我醒时他已经走了,并没见到他。”

“好。”又是不好,远志耿耿焉,才知道原来陈洵若真要疏远自己,她也是怕的。

喜鹊端走水盆,房中又留远志一人,窗紧闭,但外界的日暖鸟鸣穿过,她都不曾错过。思绪回溯,不禁想起出嫁那日闵婉和戚思宽的过来之言,心潮起伏,似若失。或许眼前她所经历的,也都是父母自己曾走过的,这样是不是也算他们一家人在十几年前后的相遇呢?

远志嘴角微澜,自嘲又在胡思乱想。窗外艳阳下树影横斜晃动,眼前的生活,已经是金陵的生活了,江州,哪里还回得去呢。

她整理自己,再盘算一番,今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呢。

陈洵与钱照青与钱塘江一别,至今已有五载,兜兜转转,两人都没想到重逢时会在金陵。讲堂下座无虚席,讲堂上钱照青依旧侃侃而谈,陈洵喜欢听钱照青讲授经学,喜欢先生碎拌在平实之语中的治世之道,先生风趣顽皮、宽厚达观,曾是陈洵年少时向往的大人模样。

一切好像回到少年时苏堤旁的鲜衣怒马、恣意岁月,陈洵感慨万千,原来中间只不过隔了五年,自己已经未老先衰。

钱照青与书院门生围坐对谈一直到申时,山长堂主与其他几位先生一并同钱照青到了味觉观。味觉观以蟹宴闻名,金陵独此一家,也算是山长破费。

钱照青与众人落座,大松一口气,总算是得空与各位聊聊家常,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他早知陈洵已娶妻,已迫不及待想知道他过得如何。席间堂主谈及陈洵之妻,言语间无一处不称道,笑称两人是伉俪情深极为般配。

钱照青回想杭州时,陈洵未及弱冠,他还叫着他的本名。那时陈洵虽身份有碍,让人不敢接近,却依然以清俊健朗之神采、风流飘逸之文章流传于高门闺阁中,连他夫人都受人之托偷偷打听,几乎是无人不看好,若不是京城政局突变,想来他面前也是一条锦绣前程。

罢了,往事不值再提,他如今有自己的家,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归宿。

这一边钱照青还在追忆,另一边,不知是谁,话赶话提起了他与陈洵在杭州的旧交,虽然那些话也不过是从各处传闻中来,多少失真,然里外替陈洵扼腕之音,却是真真切切。

“以陈先生才学,未能入仕,与我等庸才仅能于书院谋职,实在可惜。”

陈洵脸色微变,似露苦楚,旋即强笑掩盖,敷衍着说一句:“先生是在挖苦我了,陈某怎敢当。”

不知怎的,钱照青抿一口温酒,兴之所起,却忽然转了话锋,讲起了故事:“犹记得我二十六岁时赶考路过金陵,那时城北有一宅邸取名勉游园,我见此名当取自《白驹》,偏偏曲解其意,可见主人之叛逆,后有一日瓢泼大雨我无奈躲到勉游园,门轻轻一推,竟然能进,却也不知是否天机如此,此刻雨也小了,你们也知我脾性,此刻想不如到院子里看一眼,带家主派人来赶再走便是。”

上一篇:圆谎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