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赋确实听齐桓说过西边的突厥蠢蠢欲动。
剩下的就是秦赋自己调查出来的了,还费了他一番心力。
微生承乾听着秦赋详尽地分析,眼睛越来越亮。
秦赋既然看起来对一切了然于胸。想必是真的有办法破局,他很相信秦赋。
秦赋又继续说道:
“只是了解了局势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边关最需要的还是一位新将军。”
“臣请命去边关领军。”
“不行!”
秦赋话音才落下,微生承乾就否定了这个提议。
“你去边关?你怎么能领兵去边关?”
“陛下,臣虽然是文官,可也曾是齐将军的义子。请陛下相信臣可以解决眼前的险境。”
秦赋想继续游说,但微生承乾止住了他的动作。
“朕当然相信辞之,可是这不是能力的问题。
难道辞之已经忘了上次重伤之后,你的腿还留下隐患!”
“辞之难道要拖着伤腿去战场吗?”
“辞之,就算你去得了西北,去西北参与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那之后呢?
辞之,你当真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吗?”
“朝廷总不可能连一位将军都找不出来,辞之就安心的当着少师。”
朝廷当然找得出其他的将军,但却不一定找得到能破此危局的将军。
秦赋能想到这些,微生承乾未必不能。
秦赋看着微生承乾眼神由亮转暗,眼皮也低垂下去,试图掩饰住他的不安。
可只要答应秦赋的请命,这不安自然能消失。
在秦赋还想再劝时,微生承乾已经转身离开。
“辞之回去罢,明日早朝再议。”
微生承乾离开了御花园,本来想是来这散散心的,现在看来没什么用。
秦赋不能理解微生承乾为什么再三拒绝。他以为是因为他没有向微生承乾展示过他军事方面的才能。
但微生承乾的话又否定了这一观点,所以只是因为担心他吗?
就是不知道这担心与江山孰重孰轻。
这次早朝气氛很激烈,百官一大早就开始讨论战事,可议论了大半个早上也没有得出万全之策。
大殿里嘈杂地像集会的街市,却迟迟没有结果。
众人花半天时间讨论出突厥现在的局面,又花半天讨论兵士粮草的调动。
现在只差一个领兵的人选,可就在这一步停滞不前。
甚至在愈发混乱的局面里开始浑水摸鱼。
皇帝听着他们嘈杂不休,迟迟没有明确的结果。
在将军的这一人选上纠结半天后,还开始利用这个机会攻击政敌。
皇帝的脸沉了下来,朝臣们见此慢慢歇了声音。
“诸位在这想了一早上,想到人选了吗?”
朝臣们自然没有答案,只能默默静立。
“朕还以为诸位都胸有成竹,不然怎么还有闲心在这各自为营。”
皇帝的声音也沉了下来,朝臣们很是惶恐,但的确想不出来人选。只能越发战战兢兢。
局面僵持了下来。
户部尚书出来打破低气压的局面。
“臣已处理好了粮草调度,户部也尚有足余。完全可以支持此次出征的补给。”
吏部尚书也出了队伍。
“臣也统筹好了此次支援的兵士。兵力问题已经解决。”
皇帝的面色稍缓,让两人回到队列,但最关键的问题却还是没有头绪。
宋老将军见此局面,看来只能自己去了。他颤颤巍巍地想站出来,打算请命。
可宋老将军不止年老,当初也是因为伤病才退了下来,由齐将军补上他的空缺。
这才侥幸活到了现在,现在多活一天算一天,怎么能去西北。
不说皇帝,周围的人先又劝又拦的止住他的动作。
秦赋此时走了出来。
“臣自请前往西北。”
“臣曾是齐将军的义子之一。多年来也未曾荒废身手和所学的技艺。”
“臣有信心能够胜任此次出征的人选。”
秦赋此举彻底打破了朝堂的沉默。
“少师竟是齐将军的义子?”
“我看少师不像盲目自大的人,想来是的确对此事有把握。”
“少师实乃朝廷栋梁,没想到竟然也精通武艺。”
“我也觉得可行。”
微生承乾看着对秦赋毫无质疑的朝臣。
连他也相信秦赋有这个能力,更何况现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朝臣。
但秦赋受的重伤是实打实的,腿留下了隐疾也只有几个人知道。
现在要派一个腿有隐疾的文臣去边关。
但除了他好像大家都没异议,因为也想不到其他解决办法。
微生承乾再也忍不住怒气,他猛地站起身。
“偌大一个大衡,除了少师,难道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