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成亲后,母亲和外祖全力助父亲仕途高升,母亲以嫁妆为父亲周旋出一份好职务,母亲与外祖医术高明,救治过不少贵人,更替父亲打下了好人脉。”
“然父亲不思感激彻底与关茹娘了断,反倒以妻做妾,把关茹娘母子养在外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中还生下秋婉宁。很讽刺对吧,人人都说父亲对母亲情深意重,岂知事实如此污秽不堪。”
“关茹娘愿意接受这等安排?”
“依外祖和母亲的性情,确知使君有妇,定会要求和离。贵人们是看在外祖和母亲的面子上才愿意提携父亲,失去岳家相扶,父亲仕途想再前进一步怕是难了。何况事情闹大,即使父亲再善于钻营,品行受到质疑,真能稳稳妥妥地待在原位置?再说了,没有外祖和母亲行医救人,赚大把银子供养,秋家将很快被打回贫穷原形,哪还有吃香喝辣、绫罗绸缎、琴棋书画的条件?”
“然后呢?”
“外祖去世后,关茹娘数度想回归秋家,当个名正言顺的官夫人,却在父亲的阻止下偃旗息鼓,直到今年父亲升任四品大员,再度怀孕的关茹娘认为秋家再不需要母亲相扶,时机已然成熟,便刻意露出破绽,引诱母亲追査真相。”
“我一直认为母亲是因为襄阳侯太夫人的病才没归乡祭拜。其实不是的,母亲知道我与爹爹亲昵,倘若晓得他们要和离,定会百般阻挠,于是刻意将我调离。”
“玉碧说那日母亲到关府时,一家人正亲亲热热共进晚餐,母亲大怒、父亲沉默,关茹娘上油添柴。母亲自然是要和离的,但父亲刚升官,无论如何都不能传出恶名,于是百般恳求母亲原宥,再三保证绝不让关茹娘母子进秋府。”
“玉碧表示娘考虑再三之后,决定先拖延一两年,等把我嫁出去,再与父亲和离。但关茹娘知道父亲的态度后失望极了,她主动出击,带一双儿女登门,打定主意要让母亲立刻下堂。”
“母亲担心事情闹大碍我名声,毕竟我正在说亲,于是关起门想与关茹娘好好商谈,却没想到她突然撒泼起来,抓住玉碧就是一阵推打,母亲试图维护玉碧,却被秋钰宁抓起凳子砸碎后脑。”
“母亲死去,伤痕累累的玉碧被关入柴房,父亲回到家发现情况无法挽回,为保住秋钰宁这根独苗,也为让关茹娘腹中胎儿正名,便买通余太医……接下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曾经她热爱父亲,她以为自己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是他割舍不下的小棉袄,没想到父亲竟有另一番面目。她很伤心,非常非常……红通通的眼睛里写满隐忍痛苦。
这才是真相?当初只觉得秋学阳脑袋有病,分不清远近亲疏,却原来……真是好啊,秋学阳、关茹娘、秋钰宁、秋婉宁,这么坏的人如果一世顺遂就太没天理了。
满腔侠义的他见人落难,拼着名声不要都得帮上一把,如今是他家娘子的事,岂能置身事外?
子璎抓住他的衣袖,对天发誓道:“我要回京,一定要回去。”
“好,我带你回去,亲自为岳母报仇,这些人我们一个都别放过!”他侧过身拥她入怀,收纳起她软软的身体,也收纳下她的伤心。
现在的慕容羲尚无实力,可他斩钉截铁的口吻、坚毅的目光……让她无比相信他的承诺。哽咽着点头,她低声说:“谢谢。”
“谢什么?那是我岳母,这仇你不报,我都要报。”秋学阳野心大对吧?对仕途有强烈企图对吧?行,那他就来帮上一把。
“多说一些你父亲的事。”
第七章 马铃薯大丰收
秋学阳哼着小调,迈着轻松步伐往回走。日子真是越过越畅意,两个女儿都顺利出嫁,他成了武昌侯府和镇国公府的亲家。
不管慕容羲是不是弃子,子璎都是镇国公的媳妇,在外头见了面、打声招呼,镇国公也不好不回应,偶尔向国公府讨要一点小好处,他们也不好意思拒人千里。
重点是钰宁通过乡试,很快秋家就要出第二个官员。如今他正想方设法搭上刘尚书,若能站稳队伍,日后二皇子入主东宫,他就是妥妥的太子人马,到时二皇子登基,他的仕途自然要节节高升。
届时他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在背后议论,说他一路高升,皆得助于夏羽晴。
大夫说茹娘怀的是儿子,哈哈!谁说秋家会在他手上断根,他有的是儿子呐,想到这里他笑得合不拢嘴。
“哎呀!”女子撞到他,一屁股跌坐在地,他连忙上前扶起,两人对上眼,女子娇羞低头。
她身穿紧身小袄,外罩珍珠比甲,腰内束一条粉色条儿,淡妆丽雅,肤色粉嫩,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眼波斜溜,分外姣楚可人,女子身上有股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凑近嗅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