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萍就这样被一群娘们儿看得透透的,有好心的提醒她,她反倒让人家别把人想得太坏,然后她成功避开了品性良好的朋友,愿意往她身边凑的要不抱着占便宜的心态,要不抱着看这里有个傻子的心态。
原主不太相信白萍刚去厂里,就了解谁家困难热情伸出援助之手,他更倾向于是白萍有了外心。
结果去厂里一打听,他娘的还真是把工资全奉献出去帮助他人了。
原主这才明白过来,白萍是善良,但她的善良太过,且完全不分辨真话还是谎话,只要有个人说他有困难,她二话不说都会把能给的都给出去。
有沈老大在时,钱是他管着的,白萍的脑残毛病没机会被人发现。
不对,其实有先兆,只是当时两个男人都以为是白萍性子软,没想到是她自己非常乐意帮助旁人!
原主就觉得,没了大哥控制、得到工作的白萍,就像一头没栓绳的驴子,想撅蹄子往哪边奔就往哪边跑!
沈辞亭心想原主还挺会形容人的。
要早知道白萍是个大大大善人,原主怎么都不会把工作让出去啊。
现在白萍都进厂了,他也要不回工作,和守寡的嫂子争工作,领导不会批准不说,大娘们口水都能淹死他。
第106章 小叔子男配
原主试图和白萍讲过道理, 帮人可以,但是但凡来人寻求帮助都有求必应,就说不过去了。更别提一个月五六十的工资, 自己只能剩下几块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长身体, 总不能应付了事吧。
白萍不敢相信原主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没有人情的话,像是头一次真正认识了他。她坚定表示, 绝对不会有浑水摸鱼占便宜的人, 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她能帮一把是一把,说不定不经意间能救人一命......
原主才觉得自己头一次真正了解白萍的为人, 他看得出来, 白萍并不是沽名钓誉,而是打心底里觉得她该帮助有困难的人家。
都说到能救人一命的这份上了,原主还能说什么。
沈家家底中等水平, 沈老大留下的有点存款,原主没要, 都在白萍手里, 所以白萍接班的三个月内, 家里日子还能过。越往后每个月的收入约等于无,生活水平直接下降不止一个档次, 原主想着,再无私的人也不会当真不顾自己小家吧,嘿,白萍还真就是, 反正家里只要还有一粒米,绝对不耽误她掰下半粒分给旁人。
如今沈老大去世两年多, 拜白萍的善心和慷慨所赐,用麻婶子的话说就是,整个筒子楼的人家都被偷个精光,小偷也绝对不会光顾沈家。
和沈家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苦逼现状相反,白萍乐于助人的名声声名远扬,厂子里评个人先进时,她还能捧回块肉和一个大瓷缸,这代表什么?代表组织领导同志们都非常认可她的行为!白萍更坚信向外人伸出援助之手没有错!
原主吃着肉味如嚼蜡,白萍撒出去的钱,够他们卖肉吃个够了!他倒不认为是得到了谁谁谁的认可,反倒觉得说不定是领导见白萍太蠢了实在看不下去,给她块肉补补脑子。
对于白萍,原主管不了,大哥不在,长嫂如母,只有白萍管教他的,没得他插手家里钱财的。
反正原主看淡了,白萍爱咋咋,反正有份工作兜底,饿不死人。他只担忧底下的侄儿侄女,有这么个过分善良的亲妈,日子怎么过?
原主初中没读完,也没个手艺,能进厂的工作轮不到他,城里也不像农村可以下地,他琢磨着挣钱,半大小子能干什么?只能和陈勇麻子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混着,有临时工去干几天,要不蹲在车站,运气好遇着大老板需要跑个腿介绍什么的,杂七杂八...手头也能有几个小钱。
原主不像陈勇要上交,但他有个拖后腿的嫂子,经常为了外人忽略自己的拮据状况,侄儿侄女有个想吃的小零嘴,做叔叔的肯定要满足。加上现在两孩子去的育红班,一个月交一次费用,白萍忘了一回后,原主不忍小孩子失望,之后都是他去缴费,至今快一年了,白萍像是忘了这回事,原主也犟着不提。
他有心气,觉得沈茂沈芝是沈家的孩子,就算白萍不把孩子放在心上,他做叔叔能为孩子做到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少。
“辞亭。”麻子好不容易把他爹抱到摇椅上安置好,瞅着他娘去拿碗给他爹倒热水,赶紧把从他爹那要来的钱塞给沈辞亭,“趁我娘不在,快收好,被我娘看见了我的耳朵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