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不要过来啊+番外(45)

作者:纵风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白未曦还未来得及说话,便听到一个人说:“主公,臣以为,此时应当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

白未曦都被这无耻的发言惊呆了。

白未曦转头看去,才发现这人并不是游雍集团核心领导班子的成员。

这人名唤“韦由房”,出自司州豪右京兆韦氏。毕竟黄河决口牵连甚广,后续也需要这些豪右的支持,因此这些豪右都被游溯拽过来开会了。

此人和游雍宿将韦杭之同姓,但和韦杭之的关系并不近,虽然严格来说,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族兄弟。

韦由房出自京兆韦氏,先祖可以追溯到夏朝中兴之后少康。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后,分封其子彭祖于“豕韦国”,世为夏商侯伯。周襄王时期,豕韦国失国,后代遂以国为氏,为“韦氏”。

韦氏后续又产生了许多分支,其中一支在京兆安家,便成为京兆韦氏。京兆韦氏的一支后又迁徙到凉州天水,被称为天水韦氏,韦杭之便出身天水韦氏。

严格来说,天水韦氏是京兆韦氏的小宗。但两家都分家不知道多少年了,天水韦氏压根懒得认京兆韦氏这个大宗。

就像严格来说战国时期的赵国也是秦国的大宗,但秦国坑杀四十万赵卒的时候可是连眼睛都没眨,干下这宗大买卖的还是白未曦认的便宜祖宗公孙起。

在这个敏/感的时候,韦杭之傻了才会认京兆韦氏这个大宗,把自己和司州豪右联系到一起。

更何况,韦由房说出来的还是这么脑瘫的提议。

果不其然,韦由房的话音刚落下,韦杭之就出来切割了:“无耻小儿!老夫和你耻为友于!”

但韦由房明显不在意这个怎么样都不可能为京兆韦氏所用的便宜族兄,他甚至理都没理韦杭之,自顾自地对游溯说:“主公明鉴,现如今司州府库钱粮有限,供给大军尚且乏力,哪有余粮救灾?故臣以为,此时不若无为而治,以不变应万变。”

游溯反问:“无为而治?孤问你,无为而治就能让这三十余万流民安家?”

韦由房却道:“民动如烟,流民活不下去,自然会去找能活下去的法子,偌大司州不会真的让这三十万流民变成三十万反民的。”

韦杭之呵呵了:“按照韦大人的意思,那汉王是怎么死的?”

韦由房:“……”

兄弟,你怎么竟提起这些令人尴尬的话题。

话到这里,白未曦也明白了韦由房的意思——韦由房,或者说是京兆韦氏甚至整个司州豪右,看上了这新鲜出炉的三十万牛马。

朝廷无为而治,那百姓怎么活?当然是靠豪右了。

豪右出钱出粮,先借给百姓,让百姓度过荒年。待来年豪右要债,小斗借大斗还,百姓还不上债,要么卖田抵债,要么卖了田也不够抵债,还得靠卖身来凑。

这样,遍布司州的豪右就能靠着低廉的价格兼并土地、购买奴隶。

纵观古往今来,这招屡试不爽,只是不知为何在汉王身上翻了车,年初的百万流民没能成为豪右的盘中餐,却反过来掀了桌子。

但年初的百万流民跑了,现在的三十万流民不就是上天送来的补偿?

就是朝廷赈灾也是要豪右出粮的,反正豪右怎么样都要出血,不如以豪右自己的名义出血,既能赚名声,还能得实惠。若是让朝廷出面,那豪右借出去的粮食就是肉包子打狗,豪右赔了夫人又折兵。

立场决定思想,屁股决定脑袋,所以韦由房依旧说道:“臣只是……”

“够了!”京兆郡守杜望再也看不下去了,“韦大人,这雍国朝堂,还轮不到你插嘴!”

韦由房:“???”

京兆韦氏、京兆杜氏、京兆史氏、京兆王氏素来为通好之家,杜望更是韦由房的姐夫,韦由房哪里想到,自己竟然会被自家姐夫这么对待?

他张口就是:“姐夫……”

杜望额角跳了跳,他粗暴地打断韦由房的话:“这里是朝堂,没有你的姐夫!”

我的小舅子,你可闭嘴吧!还当这位主是汉王那个废物,由着咱们忽悠?

杜望不想理这个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导致脑袋里都长草的小舅子,他上前一步,说道:“主公,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置流民、抗洪救灾。臣下不才,家中略有资产,愿出粮三千石,助主公渡过这个难关。”

需要吃饱喝足的士兵一天才需要两斤粮食,安置流民,一人一天一斤已经足够了。三十万流民,一天便是三十万斤粮食,换算成“石”为单位就是三百石,一个月就是九千石粮食。

而一个月,差不多够解决这次洪灾、安置黔首了。

杜望出三千石粮食,相当于包揽了三分之一的救灾粮,不得不说,很是厚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