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有条羊街(87)

作者:张铁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确定!”

“那我要一个豁免权。”

“什么豁免权?”

“你豁免起诉我侵犯你人权。”

“没问题,只要有一天我的口语也能像你这样,你就是我祖宗。”

陈飒可不是说着玩的。

当天,就兴致勃勃地帮着小蝶用透明胶缠了两小团纸,小蝶把玩着那两团纸,忽然操心:“这样咬肌不会肥大吗?”

严师陈飒很有禅意地回了她一句:“生命中的一切皆在于取舍。”

次日早上五点,严师就在“蛋”外喊小蝶起床读英文,喊了两声换来小蝶的一声哼唧。她二话不说,直接闯进“蛋”,拽小鸡一样把还在跟周公告别的小蝶从床上拽了起来。

小蝶喝了口热茶,睡眼惺忪地坐在一角堆满化妆品的书桌前,严师往她手机里发了一段“油管”视频的链接,是根据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名作《喜福会》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开篇场景。

故事围绕着四对母女的关系展开,四位母亲都是二战后移民到旧金山的华人妇女,她们的女儿清一色都是在美国出生。由于时代和语言的局限,四位母亲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为了消磨在异国他乡的寂寥时光,她们发起了一个小型麻将俱乐部“喜福会”,四家人常年定期聚餐、打麻将......

第42章 又是桀骜的黑眼睛

虽然这段开篇视频一共才两分钟,一个早上就能搞定,可是陈飒竟然吩咐:“接下来的一个月,你的目标就是把这段故事都读完,背下来。未来的三天早上,你每天翻来覆去只读第一句话,然后给自己录音,一定要读到每一个音节,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吐气都和这段 monologue(独白)一模一样,然后再跟我来复命。”

小蝶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这方法很新鲜,只要不用死记硬背就成。

她把两个纸团塞进槽牙之间,严师又叮嘱:“忘掉你过去受过的所有英语教育和固有观念,把自己当成一个连 ABC 都不懂的人,戴上耳机,屏蔽外界的一切,让那个声音不光进入你的耳朵,还得进入你的大脑。”

“这视频说什么的?”小蝶好奇地问。

“一段女演员的独白,讲述的是一个天鹅的故事,像个寓言。”

“什么寓言?”

陈飒神秘一笑:“等你照我说的,全身心投入,熟读熟背下来,你自然会通晓的——千万别查单词,也别纠结于故事情节,因为你现在的重点是要训练口音。凭我过去的经历,我可以拍胸脯跟你保证书读百遍,还真就其义自见。”

小蝶依言照做,才发现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因为嘴里塞了东西,读的时候口水直流,腮帮子也痛得很。

四十分钟后,她把已经咬扁的纸团从嘴里吐了出来,神奇的事发生了,她发现她的英文口音真的和四十分钟以前不一样了,口腔里好像被加高的天花板一样,一下富余出不少空间,说话的时候舌头就在那宽敞的天地里自由地蹦跶。

陈飒得意地告诉她:“这叫肌肉记忆,不过是暂时的,你只要坚持天天练,渐渐就会成永久记忆了。”

这一天上班的时候,她一有空就强力按摩自己的咬肌,坚决不能让它发达,还从诊所顺回家一盒止血棉卷,替代那透明胶缠出的简陋的“口音矫正器”。

陈飒看着新的“矫正器”,直冲徒弟竖大拇哥,夸她“机灵”,懂得“融会贯通”,只有兰珍为她操心:“这样会不会被发现?你们的诊所不会有那种监控的摄像头吗?”......

接下来两天的早上,闹钟一响,小蝶就用尽一切意志力从床上跳下来,然后跑到阳台上,伸懒腰抻胳膊,抖擞抖擞精神。

到底年轻,三天的功夫,她的生物钟就自动调整了过来,从第一天早起时被陈飒强行拽起来的神思恍惚,迅速转换为第三天清晨到点就醒的神清气爽。

第三天晚上,她迫不及待地和陈飒展示了她为之奋战三日的那句话“The old woman remembered a swan she had bought many years ago in Shanghai for a foolish sum.(这位老妇人回想起多年前她在上海花高价买的一只天鹅。)”

在客厅的干衣机上晾衣服的兰珍旁听到了,都不由夸:“哇,小蝶,真的可以感觉出有很大进步哦。”

小蝶刚要咧嘴笑,陈飒却说:“比以前确实好很多,但还是有一个词读得不完全精确——你看,‘山-安-害(上海)’,不是’伤害’,有个过渡的,你的耳朵练的还是不到家......”

八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加拿大很多地区的“公民日”,可这一天比“维多利亚日”还玄乎。

“维多利亚日”也不过就是英裔和法裔较个劲,愿不愿意帮老太婆过冥寿而已。但“公民日”可不一样,这一天,各地的名头五花八门,比如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叫“不列颠哥伦比亚日”,在阿尔伯塔省,叫“遗产日”。

上一篇:浪漫有限合伙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