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有条羊街(206)

作者:张铁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今天湖风虽大,还是工作日,可餐馆里照样宾客如云的,且大多都是老外,个个面容愉悦。

的确,有这么美的景可以看,又有“点心”可以吃,没法不愉悦。这家餐厅里还有几个推着点心推车、一桌桌叫卖过去的广东阿嫂,让店里多了份原汁原味的热闹。

十九世纪,广东移民把早茶文化带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东西海岸。几世几代过去,老外们早把粤语发音的“点心(Dim Sum)”挪进他们自己的语言,作为这种叫“饮茶”的中式早午餐的代名词,口口相传。还曾有老外别出心裁地揣测,中国人把这些迷你小巧的茶点唤作“点心”,是因为“它们的美味能点动你的心弦”。

因为事前有预定,笑容可掬的领位员利落地拿着两本菜单,把兰珍引到了角落里一张临窗的四人桌边。桌上现成的四副餐具,白净的餐巾折成开屏的孔雀,绽开在同样白净的盘子上。桌面像本地一切有些档次的粤菜馆一样,不论春夏秋冬,都铺着桌布,餐椅上也裹了椅背罩,看着隆重又厚重。

“不好意思!”兰珍叫住正要离去的领位员,冲她亮亮手机上一张电子折扣券,“这是我在 groupon(折扣券网站)上买的,请问是现在给你们还是待会儿买单的时候?”那是她花十二块买的,可以抵扣三十块的酒水和食物。

领位员凑近一瞄,笑道:“可以的,待会儿付钱时,给我们看看就可以了。”

兰珍冲她浅笑着点了点头,这张券和这家店的消费水准比只是杯水车薪,但也总比没有好,过日子能省一分是一分。

等着客人的时候,她先要了杯冰水,倒不是嫌茶贵,主要是粤菜馆的茶都是按壶上的,远客未到,她就点了一壶茶,不太礼貌。另一方面,她也想先喝点冰水,压一压心里的不安定。

半杯水的功夫,远客终于到了。

兰珍的座位不近门口,等客人快走到桌边,她才看见,忙放下水杯,毕恭毕敬地从椅子上立起,有些拘谨地喊了声:“阿嬷。”又冲陪同阿嬷一道而来的徐姐和南希笑着打了招呼。

她们都笑着冲她点点头。

第90章 那个芜湖女子

“苏小姐,我们有一年没见咯。”阿嬷握着兰珍的手笑道,热络得好像和老熟人重逢似的。

兰珍心下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上周接到徐姐的电话后,她就一直纳闷:徐姐怎么有她的电话号码?一定不会是先武给的,那难道是先勇?大概是去年阿嬷要捎项链的时候要到的吧?

徐姐在电话里还很有礼貌地告诉她:阿嬷过两天会来多伦多,不知到时候方不方便聚一聚?

她一愣,估摸着她们大概还不知道她和先勇分手的事,所以还来找她。她本能地不想见,见了必定会扯到先勇,也许还有先武,想想就头疼。

她和先武的事肯定不能漏了馅,但也因为不能明说,她总感觉对老人家不够坦诚,尤其是这样一位她还比较尊敬的长者。可又不能推脱不见。

于情,人家款待过她,还送了她一条贵重的项链;于理,这是她两任男友共同的祖母。

她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徐姐却又委婉嘱咐她别告诉他们家里人,说老太太这次是悄悄悄坐飞机出行,怕家里人知道了瞎担心。

兰珍自然说好,心下却颇为蹊跷:老太太就要做寿了,这时候来多伦多干嘛?探亲?访友?到底是什么事,能让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妪如此大费周章?还不能告诉他们“家里人”?

既然不能让“家里人”知道,想必是什么隐秘之事,还有可能是来参加哪位密友的丧事,她们这个年纪的老人,应该隔三岔五就会听到哪位老友亡故的噩耗吧?阿嬷应该是怕家里人拦着不叫她来,所以要瞒着。

可为什么还要见她?

她清楚地记得去年在纽约初见,老太太戴着老花镜,鉴定字画似的鉴定她的脸,夸她有“帮夫运”之类的。可那些不过是长辈的客套话,还真这么器重她?大老远赶来必要见她?......

不论如何,兰珍为此休了一天假,也遵守承诺——这两天和先武的电话里,闭口不提阿嬷要坐飞机来加拿大的事,只是在男友提到祖母即将到来的寿宴时,她才斟酌着问了句:“我们的事——你没有跟你家里人说吧?”

“没有。”

她舒了一口气。

“要不我这次去纽约,就跟他们宣告一下?”他唯恐天下不乱似的。

“你不要乱来!”

他调皮捣蛋地笑。

……

现在看着眼前慈祥满面的老人,兰珍心里的种种疑惑全不见了,她估摸着老太太还不晓得她和先勇分手的事,待会儿万一提到这上头,可以简短说明一下,老人家十有八九要劝东劝西的,那她就默默听着。

上一篇:浪漫有限合伙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