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有条羊街(136)

作者:张铁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桃园机场和他们一碰上头,他就愣住了——夫妻俩一口标准的河北话。

那憨厚的北方大嫂见状,立刻带歉告诉他:“小伙子,我俩普通话说得不好,你听不懂告诉我们,我们说慢点。”

让她震惊的是,头上银发闪闪的“小伙子”竟然笑逐颜开,也换了河北话告诉她:“没事儿,我祖籍也是河北的。河间,在沧州下面。”

夫妻俩互视一眼,惊喜地一连声道:“啊呀,我们就是沧州的,老乡。” “没想到在这儿还听到乡音。”

“老乡老乡,绝对的。不过我河北话说得不地道,也是小时候在家里说说,现在好多词都忘了。”先勇笑道,“咦,那你们怎么会从西安出发?”

“说来话长了,我是在西安工作了许多年,户籍什么的都在那里,退休后就顺理成章地就呆在西安了。”老头笑。

老乡们一路相谈甚欢。叙起年龄,夫妻俩都比先勇大二十多岁,但是出于礼貌,先勇还是称呼他们为“徐大哥”“徐大姐”。

在“金峰卤肉饭”解决午餐的时候,徐大哥问:“小常,河间出了一个国民党将军,叫常敬之,跟你是本家?”在机场乍一见面,得知这个常姓导游小伙子是河间人时,他心里就存了这个疑问。

小常想了想,还是笑着告诉了他们:“那是我爷爷。”

徐大哥一脸的难以置信,然后一副电影中侠客的样子,抱拳冲先勇道:“失敬失敬。老先生是我们那儿的抗日英雄。八十年代回河间探亲,我父亲也参与了接待,他那时候在河间政府上班。”

小常闻言惊诧不已:“我记得的,那时候我上国中,就是大陆的高中。爷爷回来后,说受到了很隆重的接待,我都记得的。”他感慨万千地摇头笑道,“我们这真的是缘分,可惜我爷爷不在了,不然我可以带你们去见见他,看到老家来人,他一定开心。”

“老先生去世的时候,我们那儿的电视新闻上还播了。”徐大姐含了一口卤肉饭,从旁补充。

“那这次我一定要尽地主之谊,带你们吃遍岛内美食。”先勇笑道。

老乡们很快就混熟了。

像很多五零六零后的知识分子一样,退休的地质工程师徐大哥对国共历史人物很感兴趣,总是旁敲侧击、小心翼翼地想和历史人物的孙子打听一些新闻上、影视剧里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冀中汉子常将军和老蒋那个南蛮子的关系好不好?平时吃家乡菜还是台湾菜?家里有没有会做家乡菜的厨子?晚年定居在台岛的哪里?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二十一世纪过了快二十年了,带领过那么多大陆客人,先勇没有遇到过哪位对爷爷和他们常家那么感兴趣的人,倒有点受宠若惊,乐得都告诉他。

和一切六十开外的热心中老年妇女一样,徐大姐对小常的关心更是落在了实处:成没成家?孩子多大?

小常一向反感这样的热心,但他和这对夫妇实在投缘,心里便网开一面,五味杂陈地笑:“我还没结婚。”

徐大姐的眼睛里忽然燃起点希望:“那处没处对象?”

凭着和大陆客人常年打交道的丰厚阅历,先勇很快就明白什么叫“处没处对象”,因而含糊其辞地笑道:“有。”

虽然不反感,他也不打算和盘托出自己的感情困境。

耿直的徐大姐的眼中略略有些失望,先勇看出来了。他心里有些纳罕,过了一会儿,才回过味来,徐大姐大约很喜欢他,在脑子里已经替他和哪个熟识的单身女孩牵线搭桥了。所以听说他有对象,多少有些遗憾。

他猜得一点没错。徐大姐是想给他介绍对象,而且不是别人,就是自己那个单身离异的女儿,还带着个五岁的小女儿。别看女儿身家丰厚,快四十的女人,还带着个孩子,在国内想找个合适的对象再婚,比登天还难。

先勇领着徐氏夫妇在台北玩了三天,第四天才出发去了花莲。

先是带他们去赏了鲸,然后出发去七星潭,晚上逛东大门夜市。

花莲这一日让先勇思绪万千。下午陪着徐氏夫妇远远地走在七星潭的海岸边,看着沿途的鹅卵石,他就有些惘然地忆起,从前骑着机车带着兰珍来这里玩的情形。那时候,两个人在岸边堆叠鹅卵石,因为据说可以祈求好运。而且堆得越高,愿望越容易实现。他记得他们一起叠了七块石头,因为有人说,那样感情就会长长久久......

夜幕降临时,他们到了东大门夜市,富态的徐大姐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徐大哥精力还很足,一定要逛夜市。先勇两头为难,不好就丢下徐大姐,又怕徐大哥在人山人海的夜市里挤得找不着北。

上一篇:浪漫有限合伙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