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上宫垣(36)

作者:陶西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对对对!宋姑娘救死扶伤,可不能倒下。”小五脚底生风,旋即没了身影。

小四刚将中帐收拾妥当,萧西抱着人走了进来:“加被子了吗?”

“加了。”小四掀开被褥,退身向后,待萧西放下宋离,才低敛着眉目递上金疮药,“爷,小五去找张大夫了。一会姜茶送给来,爷先喝一碗驱驱寒。”

萧西坐在床边,时不时掖动被角,脸上已挂满疲惫,眼里依旧绽放着奕奕神采。

小四敏锐,一眼瞧出他家爷对宋姑娘的态度似已全然不同。具体来说,最初时虽也另眼相待,出于种种考量,爷对宋姑娘总是敬而远之。从知道宋姑娘的身世开始,爷的态度似乎有所转变。到今日,他似乎瞧见爷封闭多年的心上豁开了一道口子。

——南城的月光越过千山万水,照进了他心里。

“你找可靠的人守着此处。”

小四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忽听萧西开口:“让小五去借粮。你去找齐安淮和周谦益,让他二人去你帐中。”

“周谦益?”小四一怔,“爷,可是他……”

“总避着他们也不是个办法。”萧西转过头,眸子里的温柔消散殆尽,取而代之以一如既往的清冷,“过问境内灾情本就是都督府分内之事,若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想要发难之时,依旧多的是由头。”

“可是爷,若是传回宫里……”

“周公恐惧流言日……”萧西敛下眉目,轻轻牵动唇角,“小四,命本无常,无愧于心便好。”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莫强求。”

小四的脑海中蓦然响起宋离的声音。莫非这便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人?

“是!”

*

一炷香后,小四的营帐里。

帐外风雨晦暝,帐中烛火荧荧、杳然无声。

萧西摩挲着指腹独坐案前,面沉似水睨着堂下。

周谦益顶戴鹤袍端坐下首,腰背挺直,眉眼低敛,瞧之仪表堂堂。

齐安淮披甲带刀立于萧西身侧,垂目打量着滴水不漏的巡抚大人。

“齐将军,现下情况如何?”小四送走小五掀帘而入时,萧西已开始问话。

齐安淮低头走到案前,抱拳道:“回殿下,申酉交替时,城中突发暴雨,华琉下游堰口决堤,除原本的灾田外,另有百亩春苗被泱,民宿悉数被毁,百余名乡民被困。”

萧西的双手蓦然紧握成拳,神情清冷如月,下颌线分明如刀刻。

“安南军外,另有乡勇十余人一同抢修,现下下游决口已修复,但仍有三名村民不知所踪,二十八人受伤,其中半数为孩童,大夫说……”

萧西面沉似水:“如何?”

齐安淮把头垂得更低,声音暗哑道:“有几名孩童的情况十分严重,若救治不当,怕活不过今晚。另外,张大夫说可能会起疫疾……”

萧西眸光一滞:“李冀可有来过?”

齐安淮抬眼瞥向周谦益,继而敛下视线,摇摇头道:“属下僭越,酉时遣人去县衙请李大人,彼时他仍卧病在床。主簿大人呈上了药草米粮的清单,只是库存稀少,于今日之情况怕是杯水车薪。”

巡抚既至,这些事本应由巡抚与当地县衙直接交涉。彼时萧西不在,周谦益又高高挂起,怕是齐安淮别无他法,才不得不采用“将在外”之宜。

萧西透过颤动的烛火看向堂下神情各异的文臣和武将,脑中电光石火,面上滴水不漏。

现下小五已去临县借粮,若明日能归,药草米粮应能及时补给。

河堤决口的罪责往往会归于最初筑坝之人,他本不应怀疑李冀,只是对方的行为太过违背常理,由不得他不多想。

“周大人,”他陡然抬眸望向周谦益,沉声道,“素闻大人知水善工,不知大人可去看过下游堰口了?”

京官面前的萧西素来恣意不羁,形容放浪,今日之正色倒是难得一见。

或许见惯了表里不一、两面三刀之徒,这副脸孔的萧西并未让周谦益生出丝毫诧异。他抬眼一瞥,随即轻放下茶盏,波澜不惊道:“回殿下,日暮时分,臣与小齐将军同去下游巡看,彼时十里长堤稳固如常。只是,依照老臣为数不多的经验,若是那堰口的砖墙里掺了泥沙,肉眼怕是瞧不出来,唯有筑堤之人知晓。”

他话里的指向性太过明显,萧西不禁蹙起眉头。他抬眼看向一旁的齐安淮,后者颔首以应,示意周谦益没有说谎。

萧西摩挲着玉佩拧眉沉思,直到周谦益手边的茶盏再无热气冒出,他才转头朝向小四道:“小四?”

小四会意,朝他轻一颔首,转身朝账外走去。

片面之词不可尽信,周谦益既暗示此乃前人之祸,总得先找出修坝前人,再来论真假。

上一篇:锦绣灰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