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番外(665)

在利益的驱使下,但凡家中有余银的,大多乐颠颠跑去银行存起来。

有几十两,也有几两,换来薄薄一张存款契书。

银行的账房先生们再三申明:“这个契书一定要留着,上头盖了大越银行的印章,你到时候来取钱,要是没有带着这个印章的契书,所有的银子都取不出来。”

百姓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地把契书藏进怀里,像是对待什么奇珍异宝。

到年底,大越银行存入金额总计二百万有余。

自从祭天大典后,永庆帝因为种种事情烦忧,吃不下睡不好。

时隔一月,银行的良性发展让他久违地感受到了何为愉快,连赵院首说他腿上缝针留下的疤痕极有可能去不掉,永庆帝也没有动怒。

“无妨,有衣物蔽体,朕不介意这些个无伤大雅的小事。”

赵院首松了口气,但还是尽职尽责地留下祛疤膏药,恭敬退下。

永庆帝在宫女的伺候下更衣,刚在御案后坐定,便有内侍进来通传。

“陛下,吏部尚书求见。”

吏部尚书?

永庆帝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浓墨重彩绘制而成的面孔,当即丢了朱笔:“宣。”

不多时,韩榆入内:“微臣参见陛下。”

“韩爱卿免礼。”

韩榆将手中的册子呈上:“这是今年官员的考绩情况,请陛下过目。”

永庆帝打开册子,一目十

行地翻看。

他心情好,面前站着的臣子又相貌优越,只瞧着就赏心悦目。

永庆帝看了韩榆一眼,继续翻阅:“韩爱卿呐。”

韩榆应声:“臣在。”

“朕方才拆了线。”永庆帝低头看了眼,视线仿佛能穿过龙袍抵达皮肤表面,“除了留一道疤,看不出丝毫深可见骨的样子。”

连着忙碌半个月,韩榆只觉身心疲惫,除非必要不想多说半句话。

但事关缝针之术,他只能强打精神,哄人的话张嘴就来:“陛下有龙气护体,自然痊愈得快,疤痕淡去不过时间问题。”

永庆帝抚掌,朗声大笑:“朕以前没有重视缝针之术,实乃一大遗憾。如今得缝针之术医治,方知它的诸多优点,朕思来想去,决定将此法广而推之。”

这正中韩榆下怀,他顿觉神清气爽:“陛下,微臣有一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永庆帝抬手:“韩爱卿只管说便是。”

“几日前微臣在宫外偶遇王青生王太医,谈及缝针之术,王太医曾与微臣说起,他和赵院首打算合著一本集脉诊、脏腑、经络等内容为一体的医书。”

韩榆顿了顿,颇有些赧然地道:“微臣对这些了解甚少,但觉得这本医书或许对缝针之术的学习大有裨益。”

永庆帝愣怔过后很快明白过来,放下手中的册子:“韩爱卿的意思是,届时配合这本医书一起宣传?”

韩榆笑了笑:“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大夫

们更快地掌握缝针之术,也能彰显太医院太医的高超医术,一举两得。”

“善!”

一句叫好脱口而出,永庆帝重又拿起册子:“就这么定了,回头朕让小全子去太医院催催,让他二人尽快把医书写出来。”

当然,这医书印刷出来肯定不会分文不取地给大夫们使用。

一来二去,朝廷又能赚一笔。

苍蝇腿再小也是肉,永庆帝巴不得国库日益充盈,千万两不够,万万两才好!

目的达成,韩榆垂手恭立在殿内,静待永庆帝看完考绩结果。

约摸一炷香后,永庆帝中肯点评:“总体不错,但还是有尸位素餐,贪欲无艺之人。”

韩榆温言道:“吏治改革施行不久,短时间内未见成效,来年应当就能看到效果。”

永庆帝嗯了一声,继续说:“左右考绩不合格的都是些芝麻小官,处置他们还脏了朕的手,韩爱卿自行决断即可。”

韩榆俯身行礼,唇角笑意转瞬即逝:“是,微臣告退。”

回到吏部,韩榆针对考绩不合格的官员作出相应处置,罚款或者降职,转身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中。

腊月二十九,朝中百官结束手头所有的事务,各自归家。

腊月三十,韩榆一觉睡到自然醒,发现天光大亮,和煦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空气里的浮沉清晰可见。

韩榆在床上躺了会儿,醒过神后起身穿衣,信步走去前院。

韩八迎上来:“主子可要用饭?”

韩榆听着

外面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朝他点了点头:“不必繁琐,白粥小菜即可。”

韩八应下,身影消失在长廊。

用完饭,韩榆把躺椅搬到屋檐下,从书架上随机挑选一本书,靠在躺椅上翻看。

阳光正好,晒在身上暖洋洋的。

微风拂面,轻柔的舒适感让眼皮逐渐变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