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番外(582)

韩榆点点头,沿桌而坐,先喝口茶润润嗓子。

大厨韩八将两菜一汤送上桌,放在恰到好处的地方:“主子,您趁热吃。”

为沈绍钧定下的一年孝期还没结束,自然吃不得荤食。

两道菜分别

是酸辣土豆丝和清炒鸡枞菌,汤则是玉米冬瓜汤。

韩榆一言不发地扒饭,饭厅里只有筷子磕到瓷碗的清脆声响。

韩八觉得这样的气氛别扭极了,挠挠耳朵,用很活跃的语调说:“主子您尝尝这道鸡枞菌,属下特地跟悦客来的大厨学过,保管您吃了还想吃。”

韩榆手下一顿,抬眸看过去:“悦客来?”

韩八昂首挺胸地点头:“是的,属下向他讨教过,这次绝不会再像上次那样......”

韩三暗骂一句蠢蛋,很不厚道地揭他的短:“并非讨教,韩八在悦客来的厨子做菜时爬到树上偷学的。”

韩榆:“......”

韩八气得跳脚:“韩三!”

该死的黑煤炭,竟然敢陷害他,让他在主子跟前出丑!

拔剑的手蠢蠢欲动。

韩榆早就习惯了他的下属们相爱相杀,今儿闹成一团,明儿又好得跟什么似的,左右两边的人斗成乌眼鸡,他眼皮都没抬一下。

尝一口清炒鸡枞菌,细嚼慢咽,韩榆中肯点评:“不错。”

“哈!”

韩八得意叉腰,身后的尾巴快要翘到天上去。

韩三:“......”

诡计多端的韩八。

韩榆没再理会他俩,吃完饭回房间洗漱。

把潮湿的头发擦得半干,韩榆拿着巾帕走到长桌前。

碧绿色的罐子还在原处,似乎落了些灰尘。

韩榆细致耐心地把它擦干净,手指轻碰一下冰凉的罐身。

“晚安。”

......

府试结束,

祖籍在县城的考生仍然在府城逗留。

上下值的路上,韩榆总能看到身着书生袍的年轻人走在街头。

韩榆看一眼就收回视线,繁重的事务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让他没有闲心想太多。

另一边,府试的阅卷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考生并不多,连韩榆参加府试那年的零头都没有。

当然,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

原本需要三天的阅卷工作,阅卷官们只用了一天半就完成了。

阅卷结束,李通判将考生的答卷给韩榆送来。

韩榆很有耐心地把每张答卷都看了一遍,水平高的不是没有,但也只有零星几人。

“还是太少了。”知府大人不太满意,“本官府试时,竞争不知有多激烈,更遑论之后的院试乡试了。”

照这个趋势,乡试时云远府的秀才怕是会被其他府的秀才压着打。

李通判也是科举出身,如何能看不出这些答卷的水平。

只能说,那些年官府的不作为,给当地的读书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一年半载不会消失,三年五载,甚至更久才可以。

“明日放榜后,你带人去找通过府试的考生,游说他们留在府城,入府学读书。”

李通判拱手:“是,下官记下了,明日便去。”

除了府学和官塾,坊间还真没几个教学有方的教书先生。

——早在几年前,匪患成灾的时候就举家搬走去外地了。

总而言之,入府学读书是最佳选择。

日,府试放榜。

韩榆早早处理完公务,叫上几位大人一起去看热闹。

途径云远书斋,里面的人群熙熙攘攘,隔壁的阅览室也坐满了人。

“每逢休沐,我都会来这里转转,总能淘到几本好书。”钱通判瞟了眼走在最前面的韩榆,“知府大人也常来,我几次碰见他为读书人答疑解惑呢。”

张同知捋着胡须慨叹:“韩大人是我见过最没官架子的知府。”

众人深有同感。

“诶你们说,前阵子三月里出的那件事,到底什么章程?”

“什么事?”

“还能什么是,马三呗。”

四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沉默了。

“左右知府大人已将此事上达天听,自有陛下和朝中武将操心,跟咱们什么关系?”

张同知冲着过于天真的李通判翻了个白眼:“你想得太简单了,一旦两国撕破脸,大魏首当其冲要打的就是嘉元关和清塘关。”

嘉元关位于西北,乃是大越最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十数万将士驻扎于此。

一旦攻破嘉元关,大越西北岌岌可危。

至于清塘关,是位于云远府以南的一处要塞。

同理,若清塘关被敌军拿下,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云远府。

李通判脸色大变:“这可如何是好?”

吴同知拿胳膊肘捅了张同知一下,低声宽慰:“怕什么,清塘关有陈将军把守,再大的风浪也波及不到咱们云远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