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榆眨眨眼:“那下次见他,我同他道谢?”
韩松嗯了声:“随你。”
之后一路无言,韩榆在土路上颠来颠去,差点把早饭颠出来,压根无暇欣赏沿路的风景。
到了镇上亦是如此,韩榆软手软脚地牵着韩松的袖子,晕乎乎地跟在他身后往绣铺去。
韩松眉心微动,终是没拂开他的手。
万一摔跤,该如何跟二叔二婶解释?
进了绣铺,韩松分别交出两份绣品。
绣铺的掌柜检查无误后,痛快给了银钱。
韩松小心将银钱塞进荷包里,余光瞥见韩榆直勾勾盯着荷包,随口解释一句:“放你那不安全,等回去了再给你。”
韩榆表示没意见。
出了绣铺,又往书斋去。
韩松和书斋有多次合作,掌柜只象征性翻看几页,就爽快给了钱。
又问:“可还要带几本回去?”
自然是要的。
韩松付了押金,带着书本、宣纸,以及一步三回头的韩榆
离开。
韩榆问:“二哥,我以后也能来这儿吗?”
韩松顶着寒风往前走:“你若想,便可以。”
韩榆又回头看一眼,鼻息间仍残留着书本的香气。
在他看来,比丧尸晶核还要诱人。
想吃......啊呸,是想要!
怀着对书本的渴望,韩榆途径一家糕点铺,想到兜里的六文钱,忙刹住脚,小跑上前。
韩松也不拦他,等他捧着用油纸包包着的糕点回来,才漫不经心地问:“这是?”
韩榆碎碎念:“爹一块,娘一块,姐姐们各一块,我一块。”
六块糕点,正正好。
至于二哥,先欠着,下次再给。
韩松问:“你很喜欢他们?”
韩榆不假思索:“喜欢。”
超级超级超级喜欢。
既然喜欢,又为何眼睁睁看着三个姐姐所嫁非人?
韩松深深看了韩榆一眼,看得对方满头雾水,沉默着坐上回村的牛车。
韩榆把糕点藏在被子底下,趁人不注意,给爹娘姐姐一人塞了一块。
“快吃,还热乎呢。”
“榆哥儿可吃了?”
“吃了吃了,可甜可香了!”
他们这才放心开吃。
韩榆笑眯眯地瞧着,觉得比自己吃还要甜。
......
分完糕点,韩榆从灶房出来。
黄秀兰站在院门口吃花生,跟隔壁的包老太太说话:“我家椿哥儿柏哥儿可聪明了,到现在已经认了二百个字。”
包老太太面露惊讶,看得黄秀兰愈发得意。
转头看到院子里的韩榆,她眼珠转了转
:“榆哥儿,你二哥教了你多少字?”
韩榆老实巴交地回答:“也没多少,一万多而已。”
黄秀兰倒吸一口气,花生米儿呛得她咳声如雷:“你说啥?”
韩榆抿嘴笑:“嗨呀,一万个字而已,不算什么。”
黄秀兰:“?!”
韩松沉默良久,在揭穿和揭穿之间,选择了无视。
第16章
黄秀兰如何震惊,韩榆不得而知。
但是从她凌乱的步伐,一脚踩上鸡屎,差点被石块绊个脸着地的行为,便可看出她内心极不平静。
包老太太在后边儿吆喝:“韩老三媳妇慢些,你娘躺炕上,你可别再躺了。”
黄秀兰一个趔趄,头也不回地扎进东屋。
不一会儿,东屋响起双胞胎的嚎哭,以及韩宏庆的低声劝慰。
韩兰芷坐在鸡圈旁,抱着卤猪下水吃得可乐呵,听到动静头都没抬。
包老太太用布满裂痕的手摸了摸韩榆的脑瓜,咧嘴露出豁牙:“哦呦,榆哥儿可真厉害,看样子咱们村儿又要出个有出息的读书人喽!”
小孩子都喜欢被夸奖,韩榆也不例外。
他被夸得小脸红扑扑:“这都是二哥的功劳。”
包老太太寻思半晌才明白过来,啪叽拍了下韩松的胳膊:“诶呀,松哥儿也是个好小子!你们兄弟俩真不错!”
韩榆冲着包老太太嗯嗯点头:“我跟二哥可好啦~”
韩松:“......”
堂屋里,韩发听包老太太夸完韩松又夸韩榆,就是没夸韩椿韩柏,抓着旱烟的手紧了紧。
这厢包老太太正要再夸,就听韩发抢先一步:“松哥儿榆哥儿,你们俩去后头瞧瞧,猪圈里可还有猪食,没有的话就煮点猪草送过去。”
韩松循声望去,堂屋里光线昏暗,只模糊见个人影。
但他知道,韩发心里不痛
快。
包老太太翻了个白眼:“去吧去吧,真是可怜见的,三四岁的娃娃就要干活儿了,要是我家小孙孙,可不得心疼死。”
包老太太二十岁当了寡妇,凭一己之力拉扯大三个儿子,其中两个还贼有出息,在镇上寻了差事不说,媳妇儿还都是镇上的。
包老太太疼孙辈、重孙辈是出了名的,又有隔壁的齐大妮做对比,她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