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出列,“陛下,皇长子实无明君之像啊。”
皇帝之前想立太子,大家没话说,毕竟皇帝就这么个儿子,可是现在,大家都不同意,天下百姓都不能同意。
朱瞻基闭了闭眼,孩子可爱的笑容还在眼前晃荡,可是江山社稷更在肩膀……
朱祁镇自己看了看王振,也吐了,他咬牙切齿,妖孽胡说八道什么啊——
文武百官:这还真是……嗯,爱得深沉。
大明朝的人笑不出来,其他人朝代的的人却忍不住哈哈大笑。
刘邦乐的拍大腿,“看不出来这还是个“大情种”呢。”
【李一瞎扯吐槽两句,又扯回正题,“朱祁镇很给面子,但是这时候王振又出幺蛾子了,他这辈子唯一的良心大概就落在他老家了吧。
因为担心大军过处,踩踏家乡的庄稼,于是又建议大军按照原路撤军。
朝令夕改呵呵,这不死谁死啊!
所以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时,王振就下令原地驻扎等候,这一等,等得可真是太好了。
恭喜等来了瓦剌的大军。”
李一冷笑,“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这不是巧了嘛。
瓦剌大军一看这自己撞上来的傻狍子,可不得高兴死了,直接就将明军等人困在土木堡。
这可真的就是送上门的肉啊,瓦剌不吃,那不就和朱祁镇一样智障了。“】
朱祁镇的声音戛然而止,仿佛被扼住喉咙一般,被困住了,然后呢……
【“被困土木堡的明军,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而朱祁镇也彻底怕了。
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他立刻上当同意了。
也先趁其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明军。
就此,皇帝朱祁镇被俘,而王振被忍无可忍的侍卫樊忠杀死。”
说道这里,李一终于沉重起来,
“在这一战中,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曹鼐,还有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还有都察院的,翰林院的,通政司的,太常寺的……太仆寺,监察御史,大理寺,钦天监等五十二名来自各部门大大小小各个职位本不应该来却被朱祁镇点明跟着远征的的官员皆死于混战中。
只有数人侥幸逃出,将这一次亲征的事情记录下来。”
李一低落道:“这一场皇帝心血来潮的所谓的御驾亲征,皇帝本人不但毫无作为,反而放纵王振胡来,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朝廷高级文官损失惨重,明朝军事实力大损,就此由盛转衰。”】
第132章
【“土木堡之战以明朝全军覆没而告终,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二十万大军的覆灭,朝廷大半官员的陨落,皇帝被俘虏,瓦剌获得巨大的胜利,他们携带这样的气势直冲北京城而去。”
“而此时,北京正处于混乱之中。”】
朱元璋又急又气,但是依然擦肩察觉到一个事情,“迁都了?”这可是大事,他自己就想过迁都的事情,只是到现在也没有下定决心,正在考量中,这么一看似乎还行吧?
所以是他迁都还是后面的小兔崽子们干的。
嗯,干的不错。
【“北京是明朝的国都,朱棣登基之后就迁都北京,以天子之身守国门,这是好事,但是也意味着一旦前线被攻破,国都就危在旦夕。”
“而当时的朝廷接到全军覆灭并且皇帝都被俘虏的战报那是朝野震惊,一片慌乱,尽管朱祁镇离开前已经立了太子,并且让郕王朱祁钰监国。
但是谁不知道太子年幼,而朱祁钰一直是个小透明,没什么权利,也没展示过什么能力,完全就是个吉祥物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朝廷是群龙无首,完全没有主心骨,并且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有的人连夜要送子女离开,还有的甚至建议迁都南京。”】
“迁都——”朱元璋的声音骤然高昂,“混账,宋朝前车之鉴才多久,迁都个屁啊,又不是没有一战之力。”这要是打输一场没了心气只想跑,那迟早亡国。
【“这时候,我们的猛男主角之一出场了。”李一看起来终于高兴了一点,“他就是于谦于少保,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于谦微愣,他???
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是苦笑还是荣幸,也能登此榜,但比起名扬天下,他宁可大明没有这么一场劫数。
【“当时也先乘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率军南进,企图攻占明朝都城北京。”李一勾起一抹冷笑,“而且还是以送还朱祁镇为名。”
李一由衷道:“这种狗不剁了还留着废物利用,真的佩服瓦剌的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