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祸(137)

作者:猪六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沈亭山问:“王大娘你再仔细想想,他那日可还有别的怪处?”

王寡妇沉吟片刻,恍悟:“他临走时忽然说要祭拜先夫。先夫虽故去多年,家中却不曾烧灵。我领他到灵位后,便去厨下备些祭奠之物。回来时,他却已将清香燃起,又说衙中尚有其他要事,祭奠之事叫我替他料理便好。临走又嘱咐我万万将木匣收好,仔细小心。”

沈亭山听罢,更觉其中有异,复又将木匣拿起,盯着看了半晌。忽得心念一动,将手中木匣狠掷在地,木匣应声而碎,夹缝中竟藏有一张信笺。

沈亭山转忧为喜,将笺捡起,拆开观看,上面写道:

罪臣李永安顿首。兹蒙圣上隆恩,委以盐法御史重任,本因言不及私,尽瘁事国。然朝中奸佞当道,如蠹虫蛀国,臣既无法上达天听,亦难以周全百姓生计。郭太师、郑劼等人百般威逼,臣违心为其编造盐税假账,实乃无奈之举。

然臣圣贤之书铭刻五内,每每夜半,惊骇难以成眠。思前想后,臣决计将历年两淮盐税亏空之详情,记录在册,以警后人。如今一册藏于妓子崔娘之手,一册则藏于节妇王氏之家。唯愿两本账册能为有识之士所得,是非曲直,便可大白于天下。

另有一宗公案,臣不得不奏。八年前,夏太傅与郭太师勾结成奸,共谋私盐。二人诱使两淮盐枭黄柳生至海上秘谈私盐交易。说来可笑,夏郭二人身为国之重臣,却贪图私利,不顾国家法度。黄柳生一介盐枭,却铮铮汉子,坚拒此等不法之请。臣当时恰在舟中,忽闻船舱内打斗声起,急忙赶往,惊见黄柳生及时任山阴码头衙门把总尹世昌皆已命丧黄泉。郭太师下令船上众人缄口不言,并将尹世昌之尸抛入河中,黄柳生之遗体则草草掩埋于岸边。而船上所载二千石官盐,则尽数落入夏郭二人之私囊。

日月如流,转眼多年。夏言已身居清流一党之首,远离盐务之纷争。然郭太师仍利用职权之便,继续中饱私囊。罪犯陆庠生因其与黄柳生曾有旧交,郑劼便在狱中胁迫,逼其透露黄柳生身前旧所。随后,郑劼更是将黄柳生之旧部收编己用,并令陆庠生冒名顶替黄柳生,肆虐两淮,为祸一方,至今已达八年之久。

臣实不堪重负,唯愿以一己罪身,将此悬案揭出。愿吾皇圣明,能够清除奸佞,整顿朝纲,使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李永安绝笔。

读罢此信,沈王二人皆嘿然不语。良久,沈亭山长吁一气,“此事果如我之所料,真相可大白矣。”

此时月落日升,沈亭山入地窖将众人唤醒,又将夜间之事一一说出,众人无不惊愕。

陈脊道:“那账册既藏于此间,可曾有着落?”

沈亭山摇头道:“灵位处我去瞧过,却看不出甚端倪。”

崔娘闻言恍然,兴道:“我知道账册藏在何处了!”

“此话怎讲?”沈亭山忙问。

“永安自缢处的灵堂是我按他意思布置的。你们在灵牌处找到了钥匙,却不知那灵堂有另一处古怪。那房梁之上,永安自缢之处,还刻了一朵玉兰。”

“玉兰?”

“正是。”崔娘领着众人走到堂中灵牌处,左右上下环视一周,“你们看,这里与永安自缢的灵堂格局极为相似,那朵玉兰大概便刻在那!”

崔娘柔荑高指,沈亭山顺其方向,借力腾空。那房梁之上,果还藏有一个宝盒!

沈亭山将其取下,旋身落地,揭开盖来,正是众人苦寻多日的账本!

沈亭山叹道:“难为李御史一片巧思,若非种种机缘,实难找到。”

眼下人证物证俱全,沈亭山当即决定携证物北上面圣。这时,忽听外边打门,众人留心附耳,竟是官兵搜到此处!

王寡妇忙道:“你们快躲回地窖,这里我来应付!”

沈亭山笑道:“大家不必惊慌,如今账本俱在。端的是他们怕我,而非我怕他们。”

沈亭山说罢,起身将门户开了,四目相接之际,倒是气势汹汹的官兵先慌了神。

陈勇、洪州从人群中踱着四方步走出。他们原以为会是一场恶斗,不曾想沈亭山如此镇定地自投罗网,仿佛一切竟在掌握之中。这出人意料的平静,让陈、洪二人精神为之一振,只恐沈亭山又有怪招。

陈勇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慌乱,表面上保持着镇定,出声喝道:“大胆狂徒!还不束手就擒!”

沈亭山挑衅地上下打量他,“啧啧啧,大人这官服穿着倒是合身,只可惜,也穿不了几时了。”

“你又在胡说什么?”陈勇沉声问道,试图用严厉的语气掩盖内心的慌乱。

“官府立下海捕文书捉我,我却仍敢说出这话,大人自己何不想想我到底哪来的胆子?”

上一篇:行止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