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智大师
《王孙》里南望吐槽过的那个:家里遭灾,他为了逃避责任,赶紧出家混饭吃,丢下妻儿老小不管。这样的人,古代现代都有。
在溯州出家,清守定愿寺三十年,如今竟肯出来走动了。他是闻名天下的高僧,当年是为了追随佛法,在佛前痛舍家人脱离肉胎凡骨,那两滴圣洁的红尘泪,至今被人传诵。不少人慕名追随,苦于路途遥远,不得常拜,难得在漮州一见,便寻机靠拢,讨个亲近。
周青云笑眯眯地随大流,作揖称大师,脚却粘牢了不肯动,离他三四尺。
圆智大师远远地挑中了他,和蔼道:“这位大人命宫发乌,疾厄带影,近期有些不顺,还请戒骄戒躁,躲灾避祸。贫僧有一串禅环
念珠
送上,大人戴上它,九九归真,念佛九次,能保佑您逢凶化吉。”
这么多人盯着,不要怕是不行,谁见了都要骂一句“不识抬举”。
但周青云不是寻常人,并不搭理,转头对着万衡,厚颜无耻道:“我还未娶妻生子,眷恋红尘,虔心不够,不好意思麻烦佛祖他老人家。还请大师放心,我不怕什么七灾八难,有我们万大人庇护,万事不愁。”
这马屁拍得让人没话说了,尤其是他还特别亲昵地挽上了万衡的胳膊。
这样肉麻!
万衡恨不能立刻把他丢出去,但眼下的情形不允许,只好硬生生忍了,皮笑肉不笑道:“你们替朝廷当差,为百姓办事,本府自然要呵护。不过……这是大师一片心意,不要辜负才好。”
周青云上前接了,当着众人的面戴上手,别别扭扭地道了谢。
圆智大师大人大量,神色不变,转头为其他人讲经释义,随后在弟子的簇拥下去了佛堂为请出的观音像开光。
吉时已到,外边礼炮响起。
周青云就近扑到万衡身上,而后惊慌退开懊悔,不住地道歉。
万衡牙都快咬碎了,又不好计较,毕竟这混球声称是“被吓到”才有无措之举,只能大度说没事。他嫌晦气,退开换了外衫再来。
开了席,知县不够格坐上座,七个知县坐一块,再加一个陪客的方师爷,正好一桌。
方师爷见他频频往上看,便说:“诸位大人,府台大人有交代:上边有公务要谈,未免喧哗,不必敬酒,自行吃好喝好。”
周青云又看一眼,压了声问:“那位美髯公就是臬台白大人?”
“是。”
方师爷抬眼看他,周青云笑眯眯道:“怪好看的,少见的美男子!”
唐县令和大刘县令同时干咳,方师爷也端起杯润嗓子。
周青云神色不变,大方道:“不要误会,久慕盛名,实在好奇。”
方师爷垂眸道:“诸位大人不要客气,吃菜吃菜。”
周青云果然一筷子接一筷子大口吃,没一会,就有侍卫小跑过来回消息。主桌的人全起了身,匆匆赶去西边,隔一会,又有人来传消息,把这一桌和不远处的另一桌人,全叫过去了。
圆智大师中了毒,没死,但脸色惨白,狂吐不止,呕吐物中混夹着血丝。
两名大夫在一旁伺候他,跪地的那位正在细说。
“……先用了苦参催吐。像是砒霜,已打发人调制鸡子明矾,另有人去杀黑羊取血,想请大人们允准验毒。”
“快快快。”
银针验毒最便捷,很快便在大师漱口的茶水和洗手的铜盆里都验出了砒霜。
砒霜是剧毒,为了保住大师的命,蛋液、黑羊血、明矾,挨个灌下去。大师的命能保住,但也折腾去了半条命。
人救回来了,还得给个交代。
一屋子的大人,从客房退出来,改去正厅。
在偏院服侍的人全被带了过来,跪了一地。
茶水就在那院里烧的,漱口的浓茶由丫鬟大麦沏来。她大声喊冤,说是沏茶时全程有人在,随后交给了送茶水的小厮。
洗手的热水是毛婆子烧的,她也喊冤,说倒座房时时刻刻有人,她没动过手脚,水一兑好,立刻转交给端水的小厮。
小厮是同一个,还是个熟脸——小林。
周青云笑眯眯地望着他,跪地的他抬头,先看的不是府台,而是周青云。虽只是匆匆一瞥,但看到的人不少,于是一齐看向周青云。
小林也喊冤,但只能干喊,说不出个能佐证他清白的理由。
搜身,没搜出什么来。
圆智大师在弟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出来求情。
“大人息怒,今日有大事,不必为此兴师动众。贫僧无碍,只深感愧疚,请大人归席吧。”
曾同知也劝:“大师并不计较,那便过后再处置吧。横竖人就在这里,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