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同人)宋慈探案之毒阎罗(37)

作者:林下一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于是宋慈等人便在清虚散人的引导之下,随意在观中散步,说说笑笑,消磨时间。

到了午时二刻左右,怀清又找到宋慈等人,说酒食已备,并将众人请到了专供清虚散人用膳起居的地方——宇泰定斋。

宋慈一看这个斋名,就知道它是出自《庄子》一书,便一面看着“宇泰定斋”的匾额,一面吟咏《庄子》中的话道:“‘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好名,好名啊。”

王勇道:“四个字的房名好像从来没见过啊。”

宋慈笑道:“不然。本朝的东坡居士被贬惠州之时,修房建舍,定立房名,便喜欢用四个字。如‘德有邻堂’,‘思无邪斋’便是。”

清虚散人笑道:“宋大人说得是啊。不瞒您说,贫道这四个字的斋名就是从苏东坡这儿得来的灵感。只不过他是取自《论语》,贫道是取自《庄子》,儒道有别嘛。”

正说着,进来两个举着托盘的年轻道士,托盘内好酒好菜,香气四溢。年轻道士一碗碗都放在桌上。

清虚散人道:“开始上菜了。宋大人,各位大人,坐下来吧。”

于是宋慈等人也便来到桌前,一一坐定。两个年轻道士端着托盘,又一连上了几回菜,才将房门一关,出去了。

宋慈等人看着一桌丰盛的酒菜,个个有些发蒙,清虚散人也看出了众人的诧异,便解释道:“宋大人,诸位大人,我们是正一道天师派,不戒酒肉,只有‘四不吃’而已。”

宋慈道:“‘四不吃’?是哪‘四不吃’,愿闻其详。”

清虚散人道:“不吃牛,因其劳。不吃乌鱼,因其孝,不吃鸿雁,因其贞,不吃犬,因其忠。是所谓‘四不吃’。”

宋慈道:“牛因其劳,雁因其贞,犬因其忠,都好理解,乌鱼和孝有何关系,希望道长为宋某开解。”

清虚散人笑道:“宋大人有所不知,因乌鱼每到产卵之时,两眼如瞎,无法觅食,而小乌鱼为防其母饿死,便会主动游入母鱼嘴中,甘愿充当母鱼之食物,岂不孝心可嘉吗?”

宋慈摇头道:“就这一条宋某还是接受不了,从小鱼来说是孝,从母鱼来说岂非残忍?”

清虚散人道:“母鱼双眼如瞎,不能视物,它也不知所吃的是自己生的崽啊。”

宋慈道:“这中饭被道长这么一说,气氛有点沉重了。”

清虚散人笑道:“不说了,不说了,来,各位大人,吃酒,吃菜,把这气氛调一调。”

清虚散人的热情健谈,令宋慈等人如沐春风,这顿中饭最终吃得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双方都非常满意。

酒足饭饱之后,宋慈便说要回去。清虚散人殷勤不减,又亲自将宋慈一行送出山门,直至山脚,眼看着宋慈等人上了马,往前行去,他才转身兀自返回了。

他一走,宋慈便收了笑脸与和气,表情立时变得肃穆起来了。

“各位饭吃了,酒喝了,人家也热情招待了,怎么样,谈谈此行的看法吧。”宋慈道。

萧景道:“天师观十分可疑,清虚散人十分可疑。”

宋慈道:“是吗,具体说一说,让大伙听听。”

萧景道:“天师观自从出了‘毒阎罗’之后,名声已毁,香客已绝,这个不假,清虚散人没有说谎,我们从进去到出来,也没见什么香客。然而再看天师观中的道士,却个个好吃好喝,油光满面,衣着光鲜,试问钱从哪来?这是可疑之一。

其次,既然天师观失了香客,少了香火钱,为何天师观中不见萧条破落气象?其楼阁,其摆设,为何还这般讲究,透着富贵之气呢?这是可疑之二。

还有,整个天师观,从楼阁到摆设到人,都是光鲜亮丽的,为何观中所供奉的尊神,不管三清还是玉帝,其头上,其背上,其肩上,却落满了灰尘,没人擦拭呢?这是可疑之三。

有此三处可疑,恐怕天师观并不简单啊。”

宋慈打趣道:“萧景不地道啊,人家好吃好喝招待他,他却时时处处在挑人家的毛病。不过宋某要说,这毛病挑得好,挑得妙。何为提刑司?专挑坏人毛病,专使坏人不快的,就叫提刑司。”

众人朗声大笑一番,心情又不觉松弛了下来。

宋慈又接着道:“方才萧景说了天师观三大可疑之处,下面宋某再补充几点。其一,午饭前,清虚散人陪我们在观中散步之时,神情一直是紧张的,警觉的。中间,宋某想去一些地方,都被他以‘无甚可观’为由阻止了。

其二,从常理来说,送客人出门是没错的,但从没听说从山上一路送到山下,非亲眼看着客人上马离开而不罢休的。

宋某原本以为,清虚散人大概送我们出了山门,也就回去了,或者顶多再往下送个百数十步,也就到头了,实在没想到,他会如此执着地送我们到山脚。

上一篇:千里送鹅毛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