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有罪(38)

他们吃着聊着,一个人谈起,他前日在有小孩的车里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客户叱责,持续到下车,第二天还不懈投诉,说,我现在一只手打电话一只手放在我儿子脑门上,烫手的你知道吗,最后老板为息事宁人,退了费用又扣了他三百,心痛。又提到家中老人病重,东拼西凑医药费,饮泣吞声。一人欲安慰,拍他大腿说,别想那么多了,傻逼天天有,反而惹得那人激愤,说没钱没扣到你头上你插什么嘴,又一挥手,把一盘小炒肉掀翻,盘子摔得粉碎。正在颠勺的傅长松看了一眼,说,没事小兄弟,这盘不算你的,我再给你炒一盘,下不为例啊。于是这三个人第二天又来了,第三天带着双倍的人来了。

一开始,傅宝云担心父亲没做过这行,干不来。但傅长松在牢里,因为表现良好,各种岗位都做过,包括犯人们都向往的厨房,那没有铁栅的窗户,用心擦洗就会发亮的瓷砖墙,是整个监狱最不像监狱的地方,且有机会掌握菜刀,意味着你得到了狱警绝大的信任。做牢饭,唯一能教会一个厨师的,就是用量准,手脚快,而这就是在夜宵摊炒菜的诀窍。至于口味,舍得用油倒生抽,就好办。于是很快演变成父亲主勺,女儿切配上菜。第一天,他们带了两张供食客使用的折叠小圆桌,六张小板凳。两周后,他们备上了三个圆桌,十二张板凳。这些东西,加上一切食材和工具,已经是他们小推车的载物极限了。

傅宝云觉得,如果是她和母亲,肯定做不出这样的成绩。母亲手脚更利索,但她身子一直没有明显好转,饭量也小。而且有父亲在,她能明显感觉到一些客人不那么友善的眼神,从她身上移走。

今天生意也一样喜人。傅长松整个人被烟火环绕。

“宝云,豆芽不够用了,炒完这两盘就不卖了,你先到刘阿姨那里去借一点。”

宝云擦擦手,走向街对面。一个刘姓老太太,六七十岁,独守一个小摊,除了炒面炒米粉不做别的,多了做不来。听说家里有一个老伴,但宝云从未见过,也不好问。夜宵吃个气氛,往往客人到了她摊位前,只感受到一股冷气,也就走了。于是她又悻悻坐下,双手合十,指尖朝下,夹在膝盖间。

“刘阿姨,我想借一点豆芽。”

“好。”

刘阿姨笑着站起来。虽然不是客人,她一向欢迎傅宝云来和她说说话。她拿出一个一次性塑料袋,展开,把摊位上的豆芽菜往里塞,直到几乎满上。

“够了。”傅宝云赶紧把袋子接过来。“明天我给您算。”

这已经是第三次从刘阿姨这借菜了。她生意不好,所以傅宝云不会按量归还,而是收摊后或者第二天,以略高于菜市场的价格付给她。第一次,刘阿姨推托,最终还是收下。

“你爸炒的菜越炒越香噢。”刘阿姨说。

“还行吧,做习惯了。”

和刘阿姨说话,让傅宝云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有没有吃饱,天是不是太热,是不是穿了新衣服,宝云好能干噢,刘阿姨就爱和她说这些小学汉语课本一般的词句,仿佛面对着一个刚入学的孙女。

傅宝云回到自己的摊位,父亲看看她,朝着自己的锅点点头,她掏出一把豆芽扔进锅里。这时,一个没戴头盔的板寸胖子骑着电瓶车,在摊位面前停下。宝云认得这人,来过好几次,给包工头打下手,量购夜宵送到工棚。

“哥,十份炒饭十份炒粉,每份摊一个煎蛋,加急,我过会来拿。”

一说完,不等回答,他就骑车飙走了。

“这脑子坑大的,没看我们多忙吗。”傅长松皱眉。

“要不分一点给刘阿姨吧。”

傅长松看了看胖子远去的方向,确认其人没有回头,又看看刘阿姨的摊位,说:“让她做五……六份炒粉。用我们的猪肉,比她家的新鲜。”

“好。”

这让傅宝云心情舒畅。她带上食材,即将再次穿过马路,突然听到旁边的声音:

“傅宝云。”

她知道是谁。转过身,看见了谭嘉烁。她看起来有些紧张,站得笔直,右手紧紧捏着单肩包的带子,身旁电线杆的阴影划过她的头顶。

“你怎么在这?”

“我花了一点时间找过来的。”

谭嘉烁根据胡一曼提供的地址,找到旺秀小区,从邻居那儿问到了傅家的楼号。但是对于直接上门,她心中有些畏惧,而且这样入侵性太强,肯定会带来不好的印象。于是她在街道对面的酒店里,找到了一个能看见小区出入口的房间,一整天盯着窗外,直到看见父女俩把摆摊小车推出来。今天两人一开始做生意,谭嘉烁就在附近看着了,她想等待他们比较闲的空档,但这个时机一直没有到来。她只好一鼓作气。

上一篇:恰逢青山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