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46)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公主回他一笑,竟悄悄低头,引得太后大笑起来,直说结婚四年了还这样亲昵。

“薛郎也没有说错,这次该好好恩赏安郎君才是。”公主接着薛绍的话道。

太后点点头,眼里也满是欣赏,“从前在骊山救护有功,给了你什么嘉奖?”

“擢升为一等左右卫,陛下之后又赏了一座宅院,我已受之有愧了。”安平简抬头正视着太后。

“那这次你自己来说吧,我本就有言在先,今日胜者可自讨恩赏,我无一不应的。”

我高兴地看向他,想着他和芳媚也许真能在今日得到太后赐婚,王充容也能安心些了。那日在东宫与他相见,他虽嘴上说着不娶芳媚,可那不过是借口罢了,他言辞里对芳媚的愧疚和情意……

我突然一惊,对上他的灼热深邃的眼睛。那日在东宫,他说我若跟他离开长安,他自有办法。

自有办法……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

我突然慌乱起来,若是安平简此时问太后开口要我,太后一旦答应,我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紧紧盯着安平简的眼睛,呼吸急促,咬着牙微微摇头。

平简看到我的样子,毫无讶异,只低头笑了一瞬,便回了太后的话,“吐蕃出兵安西四镇,求太后恩准我随军奔赴安西都护府,剿灭蕃寇。”

我没料到,他求的竟是这个。

“吐蕃犯境,扰我边关。你的报效之心,日月可鉴。可如今扬州之乱既平,百姓田地多要规整。在仁不在广,在养不在杀,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才是朝政之务。换一个吧。”太后缓缓说。

扬州乱后,太后已决心重理农政,将人口赋税诸事彻查减免。边境裁兵,已是几日前的诏令了。平简如今明知故犯,我担心太后要为难他。

“那便恳请太后,恩赐我只身西行,为大唐刺探消息,以图日后重振旗鼓、收复失地。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他是安国国君嫡孙,如今安国虽已是大唐疆域,可太后怎么可能放他回归故里?即使在贞观年间,他的祖父归顺大唐,太宗皇帝也要将他们接到长安居住。

太后一言不发,我心里一万个焦急,却没有丝毫办法。

看了看身边众人,我狠心挨到公主身边,想求她救平简。

“阿娘看不出安郎君另有他意吗?”我又一次听到了那柔润的声音,隔着几尺远,竟也如在耳旁一样让人心安。

“安郎君自小生长在长安,还未到过西域。恐怕这次是想去安西看看,见识真正的龟兹乐和胡旋舞呢。”

太后听罢微微一笑,“圣人难开尊口,既如此,便给你这个恩赐。只是还要记着,定远将军夫妇,可都还在长安。要是来去超了三年,惹得双亲忧心,便是不孝了。”

他微微一怔,知太后在用父母威胁作质,却也在片刻之后谢恩领受了。

他终是有一个故国心结,若是不去,只怕一生都不得安宁。只是芳媚一片痴心,总要再搁置两年了。

我又情不自禁地看向坐在太后身边的他,今日他寥寥数句,已为平简解了两次围。

哪怕直到今日,他身为一国之君却形同软禁,也能在我最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安心。

从一开始,我就贪恋他给予我的安稳,哪怕如今只剩片刻,我仍不忍丢弃。我已经没有了阿姊,阿兄又远在岭南,我的身边只有他了。

击鞠过后,仍有斗鸡蹴鞠,之后便是入殿联诗了。

我一向不擅诗文,兴趣索然,心里只想着如何能再见平简一面,同他告别,便一直偷偷盯着他的动向。

果然,他趁众人进殿之时偷偷溜出,我以更衣为由,也悄悄跟在他身后。平简从廊下走出,硬挺的身影穿梭在麟德殿旁的琼苑里,步履轻快。

我正要从身后叫他,却听得前头一声清脆的“安平简,我在这里”,忙藏身在花圃丛后,透过枝叶的缝隙看到了一身鹅黄宫装的王芳媚。

十三岁的她,已褪去了当年的稚气,对着迎面跑去的安平简,巧笑倩兮。

她没有怪他不趁今日求娶她,她没有怨他抛下自己只身前去安西。对着奔向她的安平简,她的脸上只有笑,她的声音里也全是甜。

我从花圃后隐去,不忍打扰他们。

众人在麟德殿内联诗饮宴,我一时不想回去,手里握着太后前日所赏的安息香,只等着平简和芳媚说完话,再见平简一面。

如今已是深秋,花圃里连秋菊也都枯了,官眷们也都不来此处了,极是安静。我正随意逛着,却听见一阵窸窣的响动,小娘子的娇声喘息从枯枝残叶间传来。

我心里一惊,吓得停住了脚步。也不知谁这样胆大,竟敢在麟德殿旁偷情。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