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31)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们在宫里,皆是太后棋局上的棋子。纵然豫王能够洞悉棋局,作为棋子之一的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做什么都是螳臂挡车罢了。

他说过,他能做的,不过是送我回长安,尽力护我周全。可他分明知道,我即便到了长安,也只是缓兵之计。太后哪一日想得到我,我便还要面对废后之妹、罪臣之女的身份。

从来废帝皆无好下场,要么在宫中圈禁一生,要么流放岭南,无诏不得回京,更莫说这期间要遭受多少阴谋诡计、暗箭明枪。而韦家的人,五兄、阿耶,还有其他兄长,恐怕也避不开家破之运了。

我突然想起,阿兄定下的那门亲事。那家的娘子是吴郡陆氏,是我多嘴,告诉了阿姊,许下了亲事,也许真的害了她。

我想到豫王,废帝之后,他便是新帝了。先帝那么多儿子,他最小,却逃也逃不掉。

第二日清晨,我在恍惚中转醒,殿外一片嘈杂,夹杂着哭闹声。

我想,太后应是下诏了。

嗣圣元年二月,太后武氏废帝,贬李显为庐陵王,举家迁至房州。自接受册命、告祭祖先那日算起,那个皇帝的位子,他只做了五十五天。

阿姊怀着近八个月的身孕踏上了去往房州的路途。

父亲流放钦州,行至途中便已亡故,嫡母崔氏亦在钦州被杖杀。韦家男丁悉数流放岭南,五兄当然也在其中。

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已在太后身边了。

废帝当日,清宁宫上下一片狼藉,没有人还记得侧殿里关着豫王孺人韦氏。第二日,我被带到太后面前,她微微笑着,问我想不想回到陛下身边。

豫王李旦,如今是陛下了。

我知道,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回去。我伏下身子,一字一顿地说道:“罪臣之女,不宜侍奉圣人。如若太后不嫌,团儿愿陪伴太后左右。”

“可我已经有了婉儿,你又能做什么呢?”太后的声音听不出一丝一毫的起伏,甚至有几分戏谑。

我愣了一瞬,脑中百转千回,终于想到,“团儿愿在太后身边抄经祈福。”

太后轻笑一声,“你倒想得齐全。不过我这里不缺抄经的人,倒是缺个能随时讲经的人。既然国师对你多有赞誉,想必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佛理之才,就留在我身边侍奉吧。”

心终于沉了下来,再次伏首行礼,“谢太后隆恩。”

我望了一眼豫王宫邸的方向,心中满是眷恋。我知道,他和从敏,我在宫中仅剩的亲人,终要与我分开了。

保全自己,以待来日。这是他告诉我的,我今日懂得了。

第十六章 星离

二月初七,豫王李旦即皇帝位,改元文明。

次日,封王妃刘氏为皇后,立嫡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

太后诏令,合宫上下不日启程回长安。

今年洛阳的暖意比往年来得早些,宫里的泡桐树已有新叶,多日积雪渐渐转薄。宫人皆说大唐有明君即位,全是好兆头。

我正在太后寝殿里拣择要带回长安的佛经卷文,太后身边的宫婢宜孙来唤,说太后传我去瑶光殿侍候。

如今太后身边的侍女,除了婉儿,便是宜孙与我侍奉得多些。宜孙尤擅打理些子景,身材瘦小,样貌浓丽。

今日本不该我当值,不知太后此时召我去殿前是何意。

太后斜倚在瑶光殿的凭几上,双眼闭着,手里的经卷已掉在裙边,我不曾见过这样平和的太后。

她是所有悲剧的缔造者。我今时的家破人亡、骨肉离散,全是她的一念之举。

可是,我不知道该不该恨她,能不能恨她。这样的事,婉儿经历了一遍,她选择不去恨她,因为她还要活着,她的母亲还要活着。

我也有牵挂的人还活着,我自己也想活着。

太后缓缓睁开双眼,见我盯着她,懒倦一笑,“想杀了我,就该早些动手。”

我猛然一惊,急忙跪下,“团儿不敢,团儿只是看见太后如此困倦,有点惊诧。”

太后轻声一笑,没有理睬我的话,“我让婉儿先回去了,今日便由你做个起居舍人吧。”

起居舍人记录皇帝一言一行,自太后和先帝并称二圣起,已有自己的起居舍人了。

我只答是,起身添水研墨。

不到一刻,宜孙便传圣上前来问安。

研墨的手突然停下,心里酸涩难忍。自那一日我从他身边跑到清宁宫,从未再见过。

熟悉的气味缓缓飘来,夹着苦味的香气在我周身环绕,耳边是他如同往日一般柔润的声音,“儿子见过母亲。母亲可安好?”

我双手紧紧握着磨石,眼睛盯着案上的砚台,不敢抬眼看他。

“我一切尚好。今日叫你来,是想在回长安之前,把你的妾室封号定下来”,太后在我身旁缓缓说道,“如今皇后和太子各归其位,其他妾室尚未有封号,于礼不合。”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