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页纸,分别被塞进他的两只手。
他一只手握着《威凤赋》,另一只手……
景云元年,他刚刚二次登基的时候,骗她说因为她的身子不好,才迟迟未能册封她。
其实,他在前朝一遍一遍地听着臣僚的反对声音,又一遍一遍压制下来,替她一遍一遍地辩驳着。
他知道,她不愿改换姓氏和身份,所有的难题他都愿意替她化解,他要让她名正言顺地在他的后宫活着。
中宗入葬定陵的那一日,他摆平了所有的困难,独自一人在凤凰山下的行宫里秉烛执笔,切磋字句、琢磨词藻,想要亲自为她写一份世间最好的册封诏书。
一夜未眠,他在回宫的车驾里紧紧攥着那一页,唇边的笑意掩饰不住。
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想着一回宫就读给她听。他会用以后漫长的余生,疗愈她失去亲人的痛苦。
第一百四十四章 番外(一):豆卢琼仙
仪凤二年正月,入宫赴宴归来的伯父豆卢钦望回到家中,将我单独叫至堂内,与伯母郑氏正坐于厅上。
自幼年父母早逝,我便寄养在伯父家中。伯父一家待我很好,吃穿用度皆与嫡女无二,诗书骑乐更是经年教习,未曾荒废。
伯父温和地开口,说天后今日有意将豆卢家的小娘子许为王妃。
我低头暗自思索,若是为皇子寻个正妃,只能是丧妻近两年的英王李显了。虽是宫闱秘史,我也有所耳闻。
英王原配赵氏为常乐长公主和左迁牛将军赵瑰之女,出身很好,性子高傲。上元二年时,天后以违逆尊亲为由,将她拖至内侍省杖责后饿死。想来天后狠厉跋扈,容不下一个不乖顺的儿媳。
此事一出,英王和赵瑰皆未置一词。
豆卢家的未嫁之女,只我一个年岁相当。可是这样的英王府,我又怎敢迈入?
我抬头问道,伯父也希望我嫁给英王么。
伯父的语气不曾有一丝一毫的不安,他只告诉我,天后并未说明是哪位皇子,若我先行挑好,官眷赐宴时由伯母禀明天后,便是两全之法。
伯父的话给了我选择的道路。如今诸位皇子,泽王李上金、鄱阳王李素节不是天后所出,且都被贬至地方,无诏不得还京。天后诸子,除先太子李弘早逝、英王李显前年丧妻外,太子李贤和相王李旦皆有正妃。
如今世人皆知天后的雷霆手段,做英王的正妃,我都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会蹚东宫那趟浑水?
我向伯父伯母行了一礼,平静无澜地说,我要嫁给相王。
听闻相王李旦性情淡泊、不争不抢,又是天后幼子,这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何况相王已有王妃刘氏和孺人窦氏,一个父祖官居宰相,一个出身扶风世族,我一个从五品的朝请大夫侄女,入府不会招人嫉恨。
伯母将我欲嫁相王之意禀明天后,我果然就得到了传召。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天后。跟着内侍踏进大明宫珠镜殿的内殿,被宫里澄亮的烛火晃了眼睛。
天后放下手中的奏帖,抬头看了看我,又提笔在奏帖上写些什么,随口问我为何要嫁相王。
不知为何,见到天后,我竟丝毫不觉得紧张惧怕。依礼伏首,我便答道,听闻相王精于诗书训诂、长于琴笛,便一直心存爱慕。
天后并未生气,倒是嘴角噙着笑,说我嫁过去不过是个孺人。
我抬起头微微笑着,说那不重要。
天后没有为难我,很快我便接到了嫁与相王的旨意。
只是我明白,天后的恩赐是要加倍去还的。伯父的五品官职在朝政上还,我的一生安稳用忠心去还。
我是天后放在相王府的一只眼睛。这只本想用于英王府的眼睛,自己挣脱了枷锁,为天后赢了一段成全痴心的名声,却逃不过仍是眼睛的命运。
新婚之夜,我没有等相王的却扇诗,便将遮面的团扇放下了。
他还未言语,我便径自说道,嫁给相王非我自愿,只是保全自己不想入英王府之策,宫中相传我为相王倾心不已,亦是谎言。
相王是个君子,他没有动怒亦没有苦恼,只微微怔了怔便说,我不愿做的事他不会勉强,只是刚才一番话不要再提。
他不必说,我也不会蠢至到处散播,自掘坟墓。
我是天后放在相王府的眼睛,若是相王并不亲近我,我便有理由知道得少些。是不是眼睛不由我说了算,能看得见多少却由我这只眼睛说了算。
相王连合卺酒都未喝,便从我的房中离开了。他走时身影顿了顿,回头问我叫什么名字。
我抬头淡淡看了他一眼,答道,豆卢无遮。
他口中喃喃,柔和的脸庞未有什么表情,随口说了一句,这名字倒也配得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