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194)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重润和武延基的死,母亲虽意外,却没有责罚太子,你以为……她就真的没想过如此吗?”

我反驳道:“陛下这几年,一直在平反来俊臣制造的冤案,甚至宽恕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族人。”

“可李家的长房长孙,动手打了武家的长房长孙,这是母亲最不愿看到的。说起来,此事中张氏兄弟的确微不足道,但这个锅,非他们背不可。”

我想了想,带着几分疑惑道:“二张手下只有文臣,没有兵卒,若李武两家联合起来,他们毫无胜算。你又为何称其为心腹大患?”

他淡淡一笑,“自古以来,清君侧的下一步,便是旧帝禅让、新君即位。这个天下,首先得姓回李,其次才是我与三兄如何的境况。”

我吸了一口凉气,这才明白二张兄弟挑起的事端背后,是这样波涛汹涌的未来。

“你……”我咬着下唇,不敢问出心中的忧虑。

“这些道理母亲心中雪亮,若她肯退让几步,许多事就可以避免。母亲年事已高,我不愿与她走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身为东宫的三兄也未必有这个胆识。”

“所以……你在东宫布置了许多眼线,东宫署官里也有你的人。你所做的这些,不全是为了对付李显,还有陛下?”

他点点头,“但你放心,我不会将安平简置于险境。告知他消息往何处传,是真心想在不得已时救下他的命。”

“那你从临淄王府回来,是……”

“不”,他急忙摇头,神情中竟含着几分心虚,“是……是三郎的私事。”

我心中生疑,却也不愿打听有关李隆基的事,只接着方才的话说道:“安平简腿脚不便,东宫若有变故,你早些接他出来。”

“我知道。但你今日就别再想这么多了”,他再次将我抱进怀中,轻拍着我的背,“太子妃性情坚韧,会很快好起来的。”

他不明白。

他以为阿姊的苦楚和不幸,仅仅是丧子之痛。

半个月后,陛下诏令改元长安,并下旨于下月还都长安,命相王李旦任左卫大将军,统领戍守京师的南衙禁军。

一切如他所料,也如他所愿,陛下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

还都长安、年号长安,都向天下昭示着陛下还政李唐的决心,而许给相王京城一半的兵权,更是将身家性命也交付给了自己的儿子。

如此一来,哪怕二张依旧贪于敛财、结党营私,朝廷内外也难有置喙。

相王五子及家眷奉命先行,我不愿与他的孩子日日相处,便以御前女官的身份留下,待转年之后与圣驾同行。

没有人再多说些什么,武延基、李重润与李仙蕙,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了,没有丧礼,也没有祭奠。

无忧观的净室中,灵牌又多了三个。

我这一生,不知道还要为多少人立灵牌、供净水。

一切安置妥当,我来到了城外的持明院。

一年未见,慧苑似乎又疲惫了几分,他拦下了要为我递茶的小沙弥,亲手递到我的眼前。

“你的烹茶技艺又高妙了许多。”我嗅着茶香,不禁赞叹。

“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我在陛下随行的僧众名册里看到了你,回长安之后,你还是会跟随国师在荐福寺吗?”我侧身问道。

“论说尚未写完,却不得不搁笔”,他笑着摇摇头,“从前我不愿离开大寺,却不得不屈身于此。如今只想一人执笔,却不得不报以师恩。”

“判教之说,还没有写完么?”

“虽已完稿,却有诸多遗漏,连我自己都不满意,更何况他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早已将一册经卷递与我,竟面带羞怯的微笑。

“《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我轻声念着。

“若有异议,还望不吝赐教。”他一个出世间的僧人,竟学着世间的俗人,对着我行了个叉手礼。

我急忙也回了一个俗礼笑道:“幸而是在这里,否则又不知如何呢。”

“是啊,幸而是在这里”,他也感叹道,“此去长安,不知又何年相见。”

“慧苑”,我明白他的意思,只能低声安慰着,“你知道我不能常来的原因,人言可畏,你也是经历过的。”

他低头淡淡一笑,没有接话,那一声若有似无的叹息,却藏着千万种迫不得已的情绪。

忽然冷风四起,吹碎了他掩饰不住的神色,也吹乱了书案上落满了字迹的宣州纸。

他似被惊醒一般,急忙俯身捡拾落于石砖上的纸张,我也上前一一整理,“纂灵记”几个大字便跳进了眼里。

想来这是他近日的新论,我好奇地探身过去,想要一睹为快,却被旁边一张印着泥金冰纹的梅花笺吸引了目光。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