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她的故事”,她轻轻一笑,眼中已无悲伤,“可我不是她,我要做隆业和花妆礼法上永远的阿娘。”
是啊,张敬文只有一个。裴露晞不是她,王芳媚也不是她。
第九十二章 往复
数日过去,李旦终于在各坊落锁前回到相王府,他径直走进我的房内,只随口说了一声“我先歇息一会儿”,便倒头沉沉睡去。
夜阑人静,灯火如织,明明暗暗的烛光映在他的脸上,将深深浅浅的纹路照得清楚分明。
他的眉头紧紧锁着,眉间的剑纹就更是浓烈难掩,他似乎被噩梦缠绕,嘴里总是嘟嘟囔囔些不太分明的呼唤。
我将手轻轻地搭在他的手背上,触及到彼此的那一瞬间,他突然在睡梦中反握住我,用力地贴合在一起。
如溺者遇舟航,将希望紧紧锢于怀中,不论这过于沉重的动作会不会令船只摇摇欲坠。
许久过去,他身子虽有挪动,却还是死死扣着我的手,我也只能和衣在他身边躺下。
一阵痒痒的凉意贴着下颌传来,我在恍惚中转醒,却看到了他正半撑着头,一只手轻轻地抚过我的脸颊。
“我竟睡了一整夜,害你还没能睡好。”他笑着说。
我也笑着摇摇头道:“今日不必进宫了?”
“母亲和三兄准我歇息几天,多日劳累不曾回府,我这头痛的老毛病又犯了,若不是如此,我昨夜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睡着。”
“风疾之症,还是须万分当心,不要太过劳……”
话至一半,我却突然意识到,这如此平常的关心之语,听上去却像极了阿姊的说客劝告放权。
“我明白你的意思”,他见我不再说话,轻轻覆住我的手,“永泰郡主月份大了,身子却还是不好,太子妃一心一意都扑在女儿身上,恐怕也没有精力再管相王府了。”
“相王府近一年平静无澜,阿姊还当是我的功劳,倒是我要多谢你,替我省了不少心力。”我无力叹道。
“别再说这些了”,他紧了紧手上的力道,“我不愿你左右为难,所以朝政之事都避着你,你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安心在王府住着就好。”
我不想再说下去,只胡乱地点头敷衍着。
“可是近来有一件事,恐怕你想知道。”
“什么?”我疑惑地问道。
“默啜可汗再次议和求婚,陛下将义兴王李重俊的婚事提上议程,却遭到些许反对。朝中有人称可汗一再悔婚,就是因为我朝不愿以李家嫡长子许婚,若再以太子的庶出第三子联姻,又要给默啜可汗起兵的理由。”
“默啜可汗反复无常,岂是一桩婚姻就能怀柔的?”我不禁冷笑道,“可我觉得奇怪,朝中怎会有人赞成邵王娶突厥公主?”
“是啊”,他也叹道,“未来的大唐皇帝,娶突厥公主为正妻,岂非要为天下所笑?有这般建言的臣子,也定然没安好心。”
“我不是觉得天子娶妻突厥不应该,而是不可能罢了”,听到他的话,我忍不住反驳道,又疑惑起来,“你的意思是……朝中有臣子里通突厥?”
他愣了一瞬,随即解释道:“虽说凡事没有绝对,可我不觉得有谁会里通突厥,只是邵王的婚事,恐怕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纠葛。”
“先是武三思的女儿方城县主,又是二张的女侄,李重润也因此事得罪了不少人,还有武延基也……”我顿觉失言,急忙解释道,“我是说……魏王。”
“你和武延基……倒颇有渊源。”他带着些醋意试探道。
“算是比旁人多一些往来,旧时在魏王府,他也算帮过我。”我低声说着,却忽然想起了昔年骊山之事。
那时他以为我的心上人是安平简,见到我们在一起,也只是想要抽身离去,并不曾多问什么。
不知是他待我之心变了,还是他自己变了。
“今日既然得空,可要做些什么?”我见他只是笑着不说话,便随口问道。
“一起去白马寺,看看你阿兄如何?”他将双手枕在颈下,望着屋内的覆海微笑着说。
“你得闲了,陛下可没给我准假,况且今日也该去掖庭了”,我推搡着笑道,“你便自己去吧,若是想有人陪着,不如带上芳媚,她也想寻你说一说五郎的婚事。”
“这些事在府中说即可,白马寺人多口杂,倒不方便了”,他从榻上起身,故意装腔作势地摇了摇头,“本想与我家娘子携手共探舅兄,却不料被娘子抛下,只得形单影只唉。”
他故意拉长了语调,显出了鲜有的活泼风趣来,我不觉笑得明朗肆意,抓着他推出门去。
“还不快叫齐郎为你梳洗更衣,再晚些赶上阿兄坐香,你可是一盏茶汤都讨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