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大州的。”王代含着糖说。
阿州与大州的区别,就像代王和旺的区别一样,在于使用环境,是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但是慢慢就叫乱了,就像男生们现在第三人称时也用旺字代替了,毕竟称呼这东西,多少随意。
“正说叫你呢”,说罢许建州已经从抽屉掏出来一大把糖,要递给杨依依。
“不用这么多,给两块就行了。”杨依依很是意外。
“拿着吧,还多着呢!”
杨依依也不多推辞,便接了过来,那一把真的太大了,杨依依得用两只手捧着才接了过来。
杨依依要分韩笑一半。
“不用,我吃一个就够了”,韩笑推辞。
“拿着呗,又不是我的!”
“我怕吃多了牙疼”,韩笑继续推辞道。
杨依依想,牙疼是假,可能嫌吃糖耽误时间是真,于是也不再坚持,把一大把糖都塞进了桌斗里。
于是好长一段时间内,杨依依总有糖吃。
杨依依当时把糖随手放到了一摞书的最上面,但是书抽来抽去,有的糖被压在书的中间,有的被掀到缝隙里,所以仔细找找,总会有惊喜发现。
一天杨依依在桌斗里摸索了半天,又摸出了一块糖,她感觉很神奇,有时以为都没有了,可又总能找出一两块来,于是开心地一剥糖纸,扔进了嘴里。
“哎,大仙,我说你怎么学得物理?物质能量守恒定律不懂?你就没感觉奇怪,你抽屉里的糖它是会自己下小的吗?”王代又开始了。
“还真是,我感觉也该吃没了,但是总有,大概我人品好吧!”
“你那不叫人品好,是……,嗨,算了!”
“你想说什么吧,我哪又碍着你了?”
“你那不是人品好,是情商低!”王代被杨依依一激,忍不住说道。
“是我那天整理桌斗发现还有几块糖,我们男生也不爱吃糖,就塞到你桌斗里了。”这时许建州出来解释道。
“听见没?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我人品好!”杨依依得意道。
在那些单调而又机械的日子里,一些事情,便是凭借反复重复,在青春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比如每天早起五点半的跑操,最后一节晚自习空气里升腾的泡面味道,还有那段总有糖吃的甜甜时光。
第四章
日子如水风轻吹,在蝉鸣得还很欢快的 8 月,杨依依已经返校,成为了一名高三的学生。
高三一开学,便迎来了一场高三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杨依依纳罕道,“以前也不记得开过什么动员大会啊?”
“还不是太田一中放响炮了,今年出了一个清厦,一个京大!”王代一副洞察一切的表情。
“倒是,清厦也就算了,尤其是京大,文科也能出现考上京大的,真是不容易”,杨依依不禁感慨。
其实她当初想学文的,她更喜欢文科,虽然除了数学,她各科成绩其实都还不错,但她感兴趣的,还是文科类的课程。
但由于太田一中重理轻文,是在一片“文科就是差班的代名词”的声音中,杨依依犹豫了……
后来想想无论学文还是学理,都绕不开数学,虽然听说文科卷数学最后两道大题比理科容易些,但是想想大家描述的文科班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渲染的文科前途不好不好就业之类的,杨依依最终选择了理科。
清厦大学和京都大学做为全国学子心中的最高学府,在太田这个县级中学能够出现并蒂双开的局面,实属难得,太田一中好的年景,能出一两个清厦,差的时候,连个清厦都没有,莫说清京双星的局面了。
因为这个动员大会,杨依依第一次知道他们学校图书馆的一楼竟然是大型阶梯教室,还是带自媒体教学的。
“看看咱们图书馆,一楼自媒体大教室,二楼和三楼是丰富的藏书,用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后生活,四楼是计算机机房,让学生们与国际接轨,时刻走在科技前沿……这么好的地方,就叫图书馆简直可惜了,应该叫做示范楼,示范示范,纯属装蒜!”
王代又愤愤不平地发表着他的长篇大论,杨依依他们也就高一的时候装模作样地在四楼机房上过几次微机课,还是不联网的那种,后来上了高二是连图书馆都没进过,想想这一点王代说的没错,果真是用来装素质教育的大瓣蒜了。
第一次经历室内年级大会的学生们,入场是混乱的,后面班级入场时发现已经没有座位了,于是教导主任在前面喊道,“同学们都动动,班级之间不要留缝隙了……”
教导主任喊完,便是各班班主任此起彼伏的吆喝:
“往前坐坐,往前坐坐了,都往前坐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