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英语她熟练,她自信。
即便最后答题时间不够,她知道她可以作文不打草稿,或者少做一篇阅读理解。事实是那次她的确空了一篇阅读理解先写了作文。她简单写了几个关键词的草稿,节省了一部分时间。又返回头把那篇阅读做完了,甚至离交卷还有时间。
杨依依心里清楚根源,所以后面一天倒没受到影响,当然也因为她足够熟练。
后面两场她算是正常发挥,就这样结束了高考。
答题时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数学考砸的沮丧又马上包裹了她。
她知道父母就在校门外等她,如去年一样,但她的心情终不复旧岁,双腿沉重地感觉都迈不开了。
父母关切地问她考得怎么样,她简单说了一下数学没考好。
“比去年怎么样?”
“比去年多做了三道大题。”
“那就行,比去年强就行。”
父母的话语让杨依依感觉宽慰了不少,一切就等出分看最终结果吧。
杨依依在回家第二天接到了许建州的电话,这次她是真的忘了给许建州打电话的事。
杨依依听到许建州声音的一瞬间是开心的,开心的感觉又马上被沮丧打败,尤其面对许建州,她不知道怎么说。
“没考好。”杨依依只简单说了三个字。
“高考本来就是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努力过就好了。再说人生也不是靠一场高考决定的,大学文凭将来就是个敲门砖……”
许建州说了好多话安慰她。
杨依依知道按照许建州的性格,很少长篇大论地说这么多话,他甚至没问她没考好到什么程度。
听着许建州这么卖力地安慰自己,杨依依倒宽慰起许建州来了,“也没太差,数学比去年多做了三道半大题,其他科也算是正常发挥吧,理综感觉比去年简单。”
“那可以了,比去年好很多了啊!”
“不知道今年分数线会是怎么样,题简单估计分数线会高。哎,反正京都和枞海是没什么希望了。”
“那你打算去哪里?”
“还没想法,等出了分数再看吧,反正不想跑太远。”
“嗯,我们得 7 月份放假了。”
“行,那就先这样吧,再见啊!”
杨依依怕她妈听出来点什么,没敢在电话里商量暑假见面的事情,说话语气如跟一般同学对话那般。
杨依依那时是电话查分和电脑查分同时进行。
杨依依用电脑查了之后,又通过电话验算了一遍,结果相同。
还算可以,比去年高了 46 分。一本线很快也出来了,比去年高了 23 分,结果就是杨依依高出一本线 25 左右,去年她是刚刚过线。
结果算是预料之内,但是语文依旧比平时要低一些。
她突然想起来老师常说的卷面工整问题。老师建议作文字体最好占格子四分之三的高度,这样看起来整齐不乱,那时的杨依依总是不屑一顾。
而今呢,如果第一次高考语文分数低还可能是偶然,两次都这样,或许真的有卷面的关系。
大概她以前总是第一二考场,老师阅卷的时候自然要认真些。高考大家的试卷都混在一起,凭什么要求阅卷老师对你另眼相看?
高考后等分的这段时间,杨依依也慢慢接受了她的高考结果,分出来没什么太大意外,便开始认真准备填报志愿的事。
她们那时还是涂卡式填报,填报好交给学校。
愿景有还是要有的,当然托底的院校也要有,因为她今年必须走了。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韬海亦英雄。她已经韬过一次了,不能总在这里面扑腾。好在每一批次有三个平行志愿,她慎重填报了一本 b 类的三个学校。
第一个是愿景。当然愿景她也不再敢那么冒失,感觉差不多能够到,但是没服从专业调剂。
第二个比较十拿九稳,虽不敢说百分百也差不多。
第三个保底,基本每年过一本线就能走。
杨依依的成绩许建州和同学们也都知道了,她查分的时候就实时通报了。大家倒都祝贺她考得不错,比去年高了将近 50 分。
看,宽慰的话总是那么得体,即便王代都不会拿这事做什么文章。
去学校交完志愿后杨依依又跟许建州打了个电话,把志愿情况跟许建州聊了聊。
她第一院校报了枞海的那所 211,但是她感觉希望不大。许建州上的是那个学校的三本,如果能录取,她们倒算是校友了,虽然两个校区离得蛮远的。本部在老城区,三本分校在滨海新区。
“你暑假还出来玩吗?我们也马上放假了。”许建州又约她。
杨依依虽然已经慢慢接受考砸的事实了,但还是不好意思总跑出去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