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珠子在动!”
一个离得近的人突然喊了一声,周围人一窝蜂围了上来,往这一处挤,想看个清楚,连茶楼酒馆上的客人也不喝茶听曲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这里瞧。
“在动!眼珠子在动,喉咙也在动!”
“手指也动了一下!”
“睁眼了!醒了醒了!活过来了!”
众人喊叫一声高过一声,话语中的激动感染着所有人,所有人都开始拍手叫好。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神医”,四面八方人纷纷响应,都大喊着“神医”,一时间永兴街上只听得到“神医”二字。
那个醒来的病人从门板上坐起,茫然地望着四周,似乎完全不清楚状况。
第四十九章 宣易之名,实为玄一
被喊作神医的年轻人正在收拾自己的银针和尖刀,那个妇人扑通一下跪倒在他身前。
“大娘,您这是做什么?”
年轻人想要将妇人扶起,不料妇人坚持要跪:“神医,你救了我儿的命,这份恩情,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啊,我只能给你磕几个头了。”
那妇人说完,作势就要磕头,年轻人拦住她:“为医者,怎能见死不救?大娘不必放在心上,这是我应当做的。”
那妇人还是要磕头,年轻人又道:“令郎虽然毒解了,但失血过多,现在身体虚弱,还是需要好好照料一番的。”
这时一直旁观的回春堂大夫接话道:“你听这小兄弟的,别跪了。快把你儿子带进我们店里,先给他止血处理伤口,之后我再送几副补药给你,你拿回去熬了给他补补身体。”
那妇人这才罢休,从地上起来,和先前抬门板的两个小伙子一起,把病人搀扶进了回春堂。
年轻人收拾好行囊要离开,那回春堂的大夫赶忙拉住他袖子。
“这位前辈可还有事?”
看热闹的人还没散,那大夫在众人注视下往后退了两步,而后对着年轻人作了一个长揖。
“小老儿崔茂平,有眼不识泰山,先得多有得罪,还请神医见谅!”
年轻人吓了一跳,扶着他手将他托起:“崔大夫说的哪里话,晚辈只是恰好懂点解毒之术,歪打正着,运气好罢了。”
周围人此时看向年轻人的眼中已经满是赏识和钦佩了,医术高超,为人谦虚,还这么年轻,一定大有可为啊!
崔大夫又道:“不知神医尊姓大名?家住何处?在下他日必定携礼登门亲自赔罪。”
“晚辈姓宣,单名一个易字,居无定所,四海为家,以贩卖药材为生。此行来皇城不过是路过罢了,不日便离开。”
那个叫宣易的年轻人这般回答着,也顺便解答了周围人困惑。
难怪这等能解砒霜之毒的人物此前从未听说过,原来是因为他不是以行医做本行啊。
崔大夫还想再说些什么,宣易背好行囊,向四方看客拱了拱手,随后就往一处走去,人群自动为他分开了一条道,看着他走进了君来客栈。
崔大夫原地站了会儿,脸上神色复杂难辨,叹了口气转身回了回春堂。
故事当事人都走完了,众人热闹也就看完了,各忙各事,永兴街又恢复了原样。
“神医宣易”四个字就这么传了出去,不到半天,茶楼酒馆到处都在议论那神医放血解砒霜的事迹。一些大夫还专门来到君来客栈,想要与之探讨一番医术,但被店小二告知他已经睡下了。
这天夜里,一架不起眼的马车停在了君来客栈门口,车上下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两个家丁,三人一同进了客栈。约莫半个时辰后,白日里出尽了风头的神医跟着他们一起出来,几人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宣易从马车上下来后,四周看了看,这是一处府邸侧门。
“宣神医,这边请!”
那个来客栈找他的人打开了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宣易背着行囊,踏进门内,随后又被引到一处后院。那里有四人在等他。
“宣神医,在下冯鸣良,这是我夫人黄氏,这是我两个女儿冯云星和冯云月。”
为首那人见到他便起身,将自己和旁人身份一一介绍道。
“原来是冯大人,草民见过冯大人。”
宣易说着,拱手行礼。
“冒昧请宣神医前来,只是因为两位小女遭人陷害中了毒,连宫中太医都束手无策……”
冯鸣良说道中毒时,想到这毒是冯青鸢下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冯云星和冯云月的婚事可是他拉拢人脉的途径之一,冯青鸢毁了她们的脸,让她们嫁不出去,不就是挡了他往上爬的路吗?没养在身边的女儿果然是白眼狼!
冯云星和冯云月走上前来,摘下了面纱。在昏黄灯光下,那两张毁容的脸比厉鬼还要叫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