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待景来(163)

这些话高良东当然不会让人告诉徐瑾,甚至吩咐身边人对那天成安侯到来之事都守口如瓶。

虎子是在客栈小厮们聊天的时候偷听到的,但到底为了什么,问了其他几人都把脑袋晃得一问三不知。

徐瑾暗暗猜测可能与她的外祖父有关,但有些事高叔不愿说,把曾经的记忆都封存在那双沧桑的眼神中。

徐瑾的心突然有些莫名的加速跳动起来,隐隐的记忆深处似有什么一游而过,没入水底不见踪迹。

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揭开那层纱,只要不是刻意遮掩,不过区区十几年,想打听还是挺容易的。

长公主对她很好,说是亲母女也有人信,要么先找顾璨打听打听。

唐墨抬头盯着锦乡伯府四个字良久,伫立不动的身姿犹如一柄利剑,眼中的黑冰似能刺穿任何东西。

管门小厮战战兢兢的看着三少爷站在外面许久,生怕他一不高兴就劈了这块牌匾。

过了会儿,似乎看够了的三少爷终于一步一步迈过石狮子,跨过门槛,连带着那黑色的披风都飘出不一样的弧度。

唐伯爷胖乎乎的身材正立在廊下,边上挂着一个鸟笼,一只黄绿色鹦鹉在里面不停学舌。

“美人,美人”“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墨走近的时候,正好听到那只鹦鹉扯着嗓子叫着不知哪里听来的诗句。

“你怎么来了?”

唐伯爷肚子上的肥肉一颠一颠儿的,两条细细的眼缝儿旁全是肥肥的褶子。

“你怎么来了?你怎么来了?”鹦鹉清脆的学着人话。

“去去去”,唐伯爷原本的美好心情在看见三子的时候打了个转折,“把那小畜生挪走。”

爱着的时候走哪都要带着,不爱了就立马踢开。

唐墨的凤眼盯着他爹许久,久到唐伯爷整个儿心里毛毛脚底发凉,这小子吃错药了,还是伯府里有人惹他了。

“咋了,被陛下训了,还是,有兔崽子蹬着你了。”

在这个儿子进入锦衣卫后,唐伯爷一直是提心吊胆,当初一百个不愿意他去,现在是骑虎也难下。

“当年我和姨娘害伯府被贬,克死祖父,为什么还要把我们接回来。”

一辈子扔在乡下多好,眼不见为净。

唐伯爷腆着肚子半天没成想等到这么句话,一时间小眼睛上下转圈,一副儿子怎么傻了的感觉。

“你是我儿子,不回来去哪里。”

唐墨抿着嘴沉默半晌,头也不回的转身踏入旁边的曲径。

“哎哎,你去哪儿,用晚膳了没?”

栖月堂北侧小屋内,于姨娘正恭恭敬敬的跪在一个蒲团上,双目闭合,双手合并,对着上面的观世音菩萨画像,嘴里念念有道。

屋外忽然一阵嘈杂声,似乎是不小心打翻了什么东西。

“三少爷,三少爷来了,姨娘在呢。”

于姨娘缓缓睁开双眼,只听见一声吱呀,一丝黄昏的日光透进昏暗的室内,暗黄的色彩中,一道高大硬朗的身影慢慢走了进来。

“永年”

于姨娘嘴中喃喃自语,昔日的小小孩童如今需要抬头才能看清他的脸。

自从唐墨失踪传开后,府里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看栖月堂的落魄,明里暗里讽刺不断,但无人敢克扣这里的份例,足以看出唐墨在这里造成的阴影有多深。

自八岁回府后,唐墨便被送去了外院,起初还会时常偷偷溜到栖月堂。

自从了解到身世后,他一天比一天沉默,来这里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曾经乡下那个笑得无忧无虑的孩子终究弄丢了。

“怎么来了,见过伯爷了,身体可还好,吃过了吗,灶上还有些红豆糕,要不先吃点,让月红再去下碗面条。”

每次唐墨来,灶上都会有份红豆糕,那是他小时候最爱吃的。

曾经乌黑的青丝掺杂着根根白发,眼角细纹丛生,两侧泛起淡淡斑点,唯一没变的是那双细长的饱经风霜的柳叶眼。

“我失踪前,正追查一个案子,有个姓史的婆子被人抓了,据说曾是宫里的,现在应该凶多吉少了。”

唐墨说的莫名,声音不带任何起伏,似乎只是说着一件很普通日常的事情。

于姨娘的身体忽然僵了一下,常年处于小屋礼佛的她脸色苍白,唇色惨淡,身形更是消瘦,唯独一双眸子亮得惊人。

她的唇开开合合,最后化为空气中的无声叹息。

这一刻小屋内窒息而闷热,许久不见的母子俩各怀心思,但显然唐墨并不打算放过这次机会。

有些话一旦开闸,就再也止不住了。

“我现在才发现,爹是细缝眼,姨娘是柳叶眼,唯独我是凤眼,府里的兄弟姐妹们,没人和我一样。”

上一篇:花魁独占状元郎下一篇:养金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