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一忖思,提笔就写,将此事告知谢琨。
祖父谢琨深谋远虑,他在朝中屹立几十年不倒,靠的就是一个原则——
永远是站在赢家的那一方。
如今看来,这一局关于皇权的斗争,到底还是颜巽离赢了。
那么这一条关于无极老母的线索,便是祖父献给胜利者的投名状。
想来,用不了多久,这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
谢佻写罢密信,用蜡密封了,交给心腹,命他快马加鞭,亲自送到谢琨手上。
做完这些,他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
此时,谢安进来了,问道:“公子,那位李湘君姑娘此时还在门外,说想要见你一面。公子可要见她?”
“她怎么来了?”谢佻眉眼流露出一丝不悦,不耐烦地说道:“我乏了,不见。”
“是,公子。”谢安恭敬地说道,转身离去之际,又被谢佻叫住。
“夜深了,你打发个人,使一顶轿子,送她回去吧。”
“是。”
谢佻站在二楼,看着李湘君上了轿子,走了。
他嘴角勾起,漫不经心的嘲笑。
李湘君这种姑娘,他见得多了。
他早就发现,李湘君并非那一夜的妙人儿了。
然而,他并不介意,毕竟她长得可爱,又听话,也很会讨自己喜欢。
只是,他已经感到厌烦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个烟花女子,就不能认清自己的身份。他给了她们银子,又给了她们头面首饰,又以礼相待。
她们还想要什么?
若是贪得无厌,那就不可爱了。
他倚在雕栏初,晚风习习,夜色温柔。
他突然想起那一夜的妙人儿来。
越是这种求之不得的感觉,越是让人抓耳挠腮。
她如今会在哪呢?
谢佻拿起那绣着兰草的手帕子,深深嗅了,牵了牵嘴角,自信满满地说道。
“妙人儿,我一定会得到你的。”
--------------------
*一片火两片火红衣小儿当殿坐,这一句是参考了“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野史中相传这是骆宾王写的,想拉拢裴炎加入扬州叛乱,推翻武则天。
第72章 知是九秋来(1)
=========================
京城,大内皇宫。
“哎唷,慢着点!”太监总管高延福皱着眉,手持着拂尘,瞧着一帮小太监们将后花园里的梧桐盆栽,小心翼翼地搬到紫宸殿内,喝道:“小心着点!若是弄掉了一片叶子,可仔细你们的皮!”
众小太监们答应着,虽明日已是立秋了,却暑热未退,他们四五个人合力搬动着一盆巨大的梧桐盆栽,仍是有些吃力,天气闷热,出了一身的汗。
忙活了半日,小太监们终于把许多梧桐树盆栽移于紫宸殿内。只见八棵小的梧桐树,围着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微风浮动,树影婆娑,霎时好看。
因多了这九棵梧桐树,这原本庄严肃穆的紫宸宫,一下子也多了几分自然之趣。
待布置完,高延福紧绷着的脸总算是露出了一个笑容。今年他四十七了,想当年,他刚入宫时,也是帮着搬移这梧桐盆栽。
一眨眼,三十年过去了,他熬成了总管大太监,中间这棵梧桐树,也从一棵小树,长得这般粗壮挺拔,绿荫繁茂。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三十年间,他在这紫宸殿上,见了多少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其中千难万险,危急时刻,不足为外人道也。
“高爷爷,您说,今年咱们还会去西郊举行秋祭大典吗?”一个小太监擦着汗问道,乐呵呵地问道:“我刚刚入宫,可想瞧一瞧那秋祭大典的气势。”
本朝有祖训,待立秋这一日,天子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设坛迎秋,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
除却十五年前黄巾贼内乱,北金兵临城下,朝廷万分危机之时,没有举行这秋祭大典。本朝上百年来,无一遗漏。
只是,这秋祭大典的规矩也稍稍有些变化。因小皇帝轩辕章尚小,内有上官太后主持后宫事务,外有摄政王颜巽离总揽大小军国事务,并未亲临朝政,这秋祭大典的首祭虽是小皇帝轩辕章,却也不过是走过场而已。那亚祭,却由原来轩辕皇室的亲王,变成了总揽朝政的摄政王,再者是位高权重的文武大臣。
只不过,今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又有近来谋逆之事,轩辕宗室的近枝子孙已经去了十之八九,真不知道这首祭之人会是谁……
宫中所有人,皆都在心中犯嘀咕。
殿内的太监宫女,见有人出声相问,皆都竖起耳朵来。
只听闻诺大的紫宸殿传来一声清脆耳光声,原来是高延福抬手给了那小太监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