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他被我逼黑化了(422)

作者:槿花一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氏自然放心,只说辛苦他了。

中午县令也带着人到了,一起在村长家吃的饭。

胡县令对着宋砚钧是好一顿夸,毕竟如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举人,考上进士的可能性很大。

村里人原先听了消息,热闹过一阵也就罢了,现在见着宋砚钧与县令大人同桌吃饭,才受到了最直观的冲击。

县令走后,料想到一会门槛被踢平的场景,温辞干脆拉上宋砚钧跟他去了府城。

到了顺华楼,孙掌柜立刻迎了出来。

温辞说明来意后,对方马上应下。

“都来了府城了,你要不要回家看看?”宋砚钧问道。

“不去。”温辞十分干脆利落。

反正慕举人这会也该得了消息了,用不着他去,

两个人在县城里买了些东西,直到天色将暗才返程。

周氏今日说了一天的话,最后还是村长解了围,村民们才散了。

晚上两人躺在床上,温辞看他一脸严肃思考的样子,开口问道:“想什么呢?”

宋砚钧转头看向他,“娘子,我可否问你一件事?”

“你说。”

“当初指点你娘的高僧,是哪个庙里的?”宋砚钧一瞬不瞬的看着他。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未来宰相他黑化了(十九)

温辞眯了眯眼睛,故意道:“怎么,你是想去他那里出家?”

宋砚钧一下坐起,委屈道:“我娶了娘子如何还能出家。”

“为何不行?”温辞歪了歪头,“半路出家的和尚有的是。”

宋砚钧头一次变得气鼓鼓的,“我有娘子,我不出家。”

直到吹了蜡烛温辞都睡着了,宋砚钧才想起自己的初衷。

他不是要问那个高僧在何处来着,怎么就扯到出家上了?

可是等香香软软的娘子滚到怀里后,我们的解元公就把一切都忘了。

——————

隔天吃早饭的时候,周氏有些愁的看向温辞道:“媳妇啊,昨天你们走了以后,我娘家的两个兄弟来了。”

温辞放下粥碗,想了想道:“他们是不是要挂田?”

周氏愣愣的道:“你怎么知道?”

考上举人后,除了能谋官以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名下的田地可以免税。

这时家族亲眷甚至同村同宗的人都会找上门来,都想把田地挂到你的名下。

“娘,您只说这两天太忙,等砚钧空下来,一切都好商量。”

周氏愣了愣,然后道:“这就行?”

温辞点了点头,“嗯,摆过酒席,我们就要出去京城陪相公参加春闱了。”

周氏:“……”

时间很快过去了两天,到了摆酒这天,整个曲坪村都轰动了。

因为不止县令大人来了,就连府尹大人都来了。

孙掌柜干脆将酒楼关了一天,带着整个后厨的人来做酒席。

想来吃解元酒席的人很多,但温辞跟周氏商量过后,只摆了五桌。

这种事情,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席面上坐的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直属亲眷,谁也挑不出错来。

孙掌柜要回去的时候,温辞将他叫去了一旁。

“柿饼我会交给别人继续做,你不用担心。”

听了这话还有什么担心的,孙掌柜硬是推拒了他要给的酒席钱,然后喜眉笑眼的回去了。

温举人一直想找女儿女婿说两句话,结果一直没抓住机会。

好不容易等到酒宴结束,宋砚钧却喝醉了,温辞要忙着照顾他,温举人见状也只好作罢。

结果等再来的时候,就跟周家的两个舅舅一样,傻眼了。

温辞临走前去了当初那个送他鸡蛋的大娘家里,他听周氏说过,这大娘人好心热,没少在她和宋砚钧过不下去的时候施以援手。

虽然当时只是给了一些吃食,但周氏一直都十分感激她。

温辞知道这大娘有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在县学读书,于是就把制柿饼的方法详细的写了下来,在上面还提了顺华楼的孙掌柜。

大娘原本不知道是什么,结果等小儿子归家展信一念,全家人都傻了。

这哪是还人情,这简直是搬了座银山立在他家门前。

其实温辞将制法给鸡蛋大娘,是经过多番考虑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家人心好,以后有了钱会帮助村里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实人户,另一方面就是他家大儿子在县衙当差役,周家人知道以后不敢去闹。

先前从曲坪村到省城,路上走了七八天,而这次去京城却整整花了一个半月,这还是他们坐着马车的结果。

周氏上回见着温辞难受,这次专门缝了几个棉花塞的满满的枕头让他靠着。

尽管如此,三个人到京城的时候还是感觉骨头缝都颠宽了。

这次都没精力去找院子了,而是先寻了家客栈休息了一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