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同时做这两种茶,比做其它的两种茶,要方便一些。
“还有什么茶?”俞县丞问。
听县太爷的口气,分明还有其它的茶。
县太爷真是好本事,把茶叶做出这许多花样,从喝过的两种茶来看,口味各不相同,想必其它的也是不同的口味。
“有白茶、青茶、红茶、黑茶。”谢亦云回道,“我们先专心把绿茶和黄茶做好,等走上正轨之后,工人工艺也熟练了,再考虑做其它茶。”
贪多嚼不烂,虽然有课程教导,要把六种茶都做出来,做好,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倒不如先选出两种茶来,做到极致。
这个道理,俞县丞也明白,“县太爷说得是。”
看着两罐茶叶,若有所思。
县太爷做的茶叶,喝起来十分方便,不需要加入其它东西,也不需要煮,滚水一冲就可以喝,就凭这一点,都会受到很多人欢迎,更不用说绝佳的滋味。
这茶叶即将风靡全吴朝是肯定的,就是不知能保存多久。
茶叶是干的,一般干的总是比湿的容易保存,肉风干或是烤干后,能放很长的时间。这种干的茶叶如果也能放很久,就不需要担心远到远方腐烂。
“县太爷,不知这两种茶叶可以保存多久?”俞县丞问。
“一年半没问题。”
“一年半?”俞县丞两眼发亮,如燃起了火焰。
一年半啊,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半年的时间,再远的地方,茶叶也能运到,还剩下一年,可供人们慢慢品用。
足够了。
茶叶的事说完,俞县丞第三杯茶也喝完了,又往杯子里倒水。
谢亦云:“……”
这是第四杯茶了,俞县丞你还喝得下吗?她有点担心,俞县丞可别是因为舍不得而勉强,喝出什么毛病来。
“俞县丞喜欢喝,把那两罐茶叶都拿去,慢慢喝。”
“多谢县太爷。”俞县丞也不推辞,喜滋滋地抱起两个瓷罐。
“……俞县丞先把罐子放下吧。”
她还有话要说,只怕等会俞县丞听了,惊骇之下,手上一个不稳,把两罐茶叶摔了。
第43章
俞县丞闻言, 暗怪自己心急,只想着赶紧把茶叶藏到房里,然后去选址建厂, 县太爷话都没说完呢,于是立马放下瓷罐在桌面上,恭敬道:“县太爷有什么事, 请吩咐。”
“还有几件事, 要你去办。”
谢亦云眼望着他, 一件件地说起来, “第一件事, 我紧缺人手,你去安排, 多招些人来, 越多越好。”
俞县丞以为她是说建厂制茶需要人手, 这个他心里有数, 听县太爷说了要在平阳县建厂,他立即在心里规划好了一二三, 只等去着手实施。
“县太爷不用担心, 茶厂的位置有两三个地方都适宜, 等会我先去把这几个地方都看看, 再给县太爷说说情况,或者县太爷有空, 也和我一起去看看……”
谢亦云连忙摆手:“不用,你看中就行了。”
她要准备明天去府城,见苏太守, 没时间,而且俞县丞肯定对这事上心, 会做到最好,不需要她去插手。
俞县丞语音稍顿,任哪个属下遇到这样的主上,对你深信不疑,给你全权,心里都难免会生出感慨和感激,俞县丞现在就有一种“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冲动。
咽下喉间的热意,俞县丞接着说道:“如此,我今天定下厂址,明天就召集木工、瓦工开工,同时招收制茶的人,等厂子建好,就可以开始制茶,一定不会耽误,县太爷放心。”
谢亦云点头:“建茶厂的事交给你,我放心。”
知道俞县丞误会,给他解释,“我还要人,是要开荒种田、修路、修城墙、建炼钢厂,还有,建立军队。”
俞县丞被这一连串震得失语,过了好一会才说出话来,其它的先不管,最让他吃惊的是县太爷竟然想要建立军队。
而且,他敏锐地注意到,县太爷说的是军队,不是民兵。
或许是县太爷随意一说,没想着其中的区别,本意是说民兵的,说成了军队?
“边境上一些县城倒是有民兵,但我们平阳县在边军的后方,从来没有建过民兵。”俞县丞和容知县一样的想法,劝说道,“要花用许多银钱,没必要。”
谢亦云垂下眼,按在桌面上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指节绷紧。
建立军队,她是打着民兵的幌子,但俞县丞太精明,眼光又毒辣,这事瞒得过别人,却万万瞒不过他。
况且这样的大才不用,实在可惜,以后许多事,她都打算交给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