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九抽过他手中的折扇,上面是一首词,狂草的《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晏九微挑眉毛。
苏轼的词,这恰巧也是他十分喜欢的一首,而且他也最喜欢这第一段,不太喜欢第二段。
彦白恰恰没有写出第二段,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篇幅不够。
那边的旧友寒暄还在继续,晏九与彦白却仿佛置身事外。
“这字你写的?”
彦白点头,“是啊,写得不错吧?”
彦白对自己的草书还是十分自信的。
晏九没评价,只说:
“等下帮我写一幅字挂在书房。”
彦白内心喜滋滋,爽快答应。
这时,如素注意到晏九与彦白在说话,她也顾不得君天末了,立即对晏九说:
“九爷,我昨天看中了一件貂皮大衣,需要订货,三个月才能到,您能不能想想办法早点拿到?”
晏九微垂眼眸,喝了口茶,声音平淡。
“去告诉管家,让他安排人催一催。”
如素喜笑颜开,挑衅的看了彦白一眼,彦白一阵无语,快夏天了,订貂皮大衣,这是什么毛病?
“好,谢谢九爷。”
……
她没话找话,与晏九聊了起来。
君天末看到兴高采烈的如素,一愣一愣的,她仿佛并不是那么不情愿?
彦白打量君天末,声音轻缓响起。
“刚才在门外听到君少爷讨论要为国人出一份力,可见君少也见识不凡,难得的事,居然愿意为此回国奔波努力。”
君天末看向彦白,这人他有过一面之缘。
知道他的身份是并不算光彩,本存了一些鄙夷。
但彦白出口谈吐不凡,马屁又刚好拍在他的痒处。
且彦白声音婉转动听,让人听着极为舒适,君天末对他的观感有所转变,就与他聊了起来。
“身为华夏男儿,正应当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挺身而出。”
彦白点头,满脸赞同钦佩之色。
“听君少爷刚才提到国外科技发达,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带回华夏?
目前现有几所教会学校,全都是洋人主办的,虽然教授了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在教学宗旨理念上,难免有政治倾向。
我也曾在这种学校就读了三年,感受颇深。
虽然学到了一些先进知识的皮毛,但却有教师弱化我们的爱国情结,我一直十分苦恼。
我身边一些极为优秀的学生,很多被教会学校推荐去留洋,最后却不回来了,这是严重的人才流失。
君少爷有鸿鹄浩志,这几年在外面应该也接触了不少人脉,为什么不邀请一些真正没有政治偏见的有才人士来教授知识?
开办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西式学校,为自己国家培养人才?”
君天末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但被彦白这么一提出,他顿时茅塞顿开,这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九尾狐笑嘻嘻的说:
“我仿佛听见了魔尊大人内心小算盘啪拉啪拉响的声音,男主估计会被忽悠瘸了。”
第210章 民国戏子与他的金主大人14
君天末有些兴奋的看向彦白,对他的成见又少了几分。
“我在西洋时的一些老师都是极有学识的,而且有些只追求学问,并无政治偏见,我确实能找到一些这样的人,你的主意极好。”
晏九也被彦白的话吸引。
“君少爷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老师,我愿意全资捐助学校。”
君天末大喜,
“真的?那我即刻回去联络我的一些老师,再让他们帮忙推荐一些合适的人才。
只是,他们长途跋涉而来,恐怕也要几个月时间。”
“无妨,你若有把握,我们可以先选址,修建学校,寻找生源。”
君天末兴奋的坐不住。
“我这就回去想办法联络,如果有了消息,再来找您。”
君天末说完很快告辞离开,走时都忘了与如素道别。
彦白轻描淡写的把不合时宜的君天末利用起来做真正的实事,而且他确实有这方面的人脉和资源,这事儿应该能办成。
总算将他一直跑偏的思路,往回拉正了一些,也许他忙起正事儿,就不会乱搞事情了。
同时也巧妙的化解转移了晏九与君天末可能产生的矛盾
如素其实对三个人的话题内容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彦白实在会蛊惑人心,连君天末也对他感观不错。
晏九看向彦白的眼光又略有不同。
以前只当彦白有几分小聪明,没想到他在大事上,也十分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