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过府致歉,宁夫人无甚表情,只虚弱敷衍了些场面话,隐晦的赶臣离开。臣回身欲走时未有防备,却被她从后侧偷袭,打晕了去。再醒来时,宁府上下空空如也,母女二人和近侍都没了踪影,但府门却是从内锁闭的。”
文昭在侧听得萧妧的陈述,眉心的沟壑陷得越来越深,一双手交叠一处,指腹一下一下地摩挲着手背。
“陛下,臣请带兵全城搜查。”萧妧起身,正色做请:“宁夫人此刻情绪不稳,恐糊涂生乱。”
“你受伤了,先回府歇着吧。”文昭轻叹一声,吩咐罗喜:
“传令左右金吾卫与巡防武侯,严查京中各门,宁府上下人等,若发现即刻逮捕收监。着门下拟旨张贴城中各处告示栏,提供线索者,朝廷看赏。”
“喏。”罗喜领命离去,脑子却被文昭绕得混沌不堪。
金吾卫与武侯分掌城门和城内治安巡逻,两方力量缉捕宁家,这阵仗过于大了。
文昭心烦意乱,今日实在没有心思理政,索性将郎官都打发了去,一人留在书阁里舞文弄墨,打发时间。
时近晌午,文婉身侧的随侍突然请旨求见陛下,声称雍王舒珣两刻前过府,将文婉劫去了雍王府。
“雍王劫婉儿作甚?”文昭闻言,顷刻将毛笔拍在桌案上,凤眸里涔满泠然怒火。
“雍王说,她是被逼无奈,她的长女与外孙都在宁烨手上,宁烨威胁她如此,若不照做,人便活不了。”
“都反了天了!宁烨人在何处?”文昭厉声发问。
“臣猜测,该是在雍王府上。”随侍颤声回应:“京中盘查颇严,雍王带殿下回府,大概率宁烨也在那。”
听得这话,文昭提笔写了一封手谕递给来人,冷色道:
“带着手谕,调禁军左卫三千人,合围雍王府,命人交出文婉。告诉她们,若伤文婉一根毫毛,朕送两府上下入黄泉。宁烨若肯出来,朕可以听一听她的诉求,给宁家抚恤。”
“是。”来人退去殿外,一路飞奔,带着禁中的守卫直奔雍王府。
雍王府近两千亲兵与三千禁军内外僵持着,青天白日,甲胄林立,一时间京中人人自危,长街空寂无人。
得了消息的齐明榭再也坐不住,京中生乱是大忌,他心慌不已,气鼓鼓地跑去了宣和殿,与文昭询问原委:
“陛下,您可否明示老臣,今日这道道旨意,究竟为何?左右卫守护大兴宫,兵力不过七千,您调走四成人马,禁中安全如何保证?”
文昭无意相告,只淡声敷衍:“朕自有考量,舅舅无需担忧,晚些放值早些归家去。”
“…陛下…”
“朕累了,齐相请回罢。”文昭见他无意罢休,直接出言赶人。
“唉。”齐明榭愤然拂袖一叹,摇着脑袋出了宣和殿。
先前文昱在位排挤他,今时亲外甥女依旧事事不与他商量,老头子身居宰辅位,却时时临深履薄,撑得格外艰难。
齐相离去,殿门合拢,房中复又静谧无声。
文昭立在花窗前,望见西斜的落日,喃喃自语:“风雨前的宁静最是诡谲,快了吧…”
云葳被困在寝殿一整日,眼瞅着晚霞漫天,青幕吞噬下橙红暖晕,就是不见文昭归来,罗喜更是躲了一天都没现身。
直到用过晚膳,她百无聊赖地杵着下颌打瞌睡时,一阵喊杀声将她从迷糊的睡梦中惊醒,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前头出事了……
云葳蹭地窜起身来,抬手攀上殿门,却如何也拉不开。她踮起脚尖透过门缝观瞧,隐约能看见远处火把的光亮。
“咚咚咚…把门打开!外面的,开门!”
云葳急切地拍打着落锁的殿门,她不知这是文昭的戏码还是意外,明火执仗的厮杀,怎么想都极尽危险,不似做戏。
“姑娘,陛下有令,您不能离开寝殿,请您不要为难我等。”外间的随侍不知几时,悉数换成了油盐不进的禁卫。
云葳又急又气,把门砸的哐哐作响,却也无济于事。挣扎了半晌无果,她颓然地瘫坐在地,把什么都瞒着她的文昭骂了千百遍。
入局的都是她的亲故,都是她在乎的人,她做不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
她无助地四下扫视着,门窗是出不去的,怔愣之际,她忽而想起,先前槐夏带她走的,是房梁旁的小天窗。
云葳眼底闪过一瞬光亮,手撑地板爬起身来,挪动着大殿内的陈设,架起了一歪歪斜斜的“长梯”。
爬上房梁,钻进天窗,翻过屋顶,抱住老树,悄无声息地溜下树干,绕去宣和殿的后窗处,再探窗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