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葳愣了,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好似又被文昭诈了一通。
“臣非是不信,君臣有别,云家若问罪谋逆,您护不住臣。您有意,百官也不会让您如愿。陛下,臣终究与云家脱不开干系。他们不在乎臣,臣也恨他们,但外人眼里,臣与他们是一家人。”
“云家给臣性命,养臣数载是事实,臣母与幼妹和他们有感情牵绊,也是事实。让臣看云家百余口上断头台,被世人唾骂,臣便也无颜再苟活于世。臣徇私了,负了您的信任,所以您如何发落,臣都该受着,绝无怨言。”
文昭缄默良久。
云葳所言不假,以文昭的心性,云崧先前联合元邵将她逼出京城,交出了摄政大权,单这一笔账,她便饶不了云家。
更遑论云崧与耶律太妃勾连,撺掇淮州兵变,教唆岭南动乱,结盟安阳王府等等逆行了…
若云葳没有过府投毒,文昭也打算收网了,只待元照容将安阳王的口供送去京中,便是她灭杀云家,打压相权的良时。
“臣留在您身边,是最大的错误。臣本以为,您与云家的仇怨,只有云崧逼您还政一事,在他倒戈助您登临大位后,臣曾怀揣侥幸,可后来却愈发心慌。臣不该与您亲近,但臣不后悔。”
云葳含泪扯出了一丝笑模样:“自打走出道观,臣从未有一日,如今夜这般轻松。可以坦陈心事,心底也没了仇恨怨怼。您说得对,您待臣好,臣的确有恃无恐,云葳对不起您,不值得您动怒。”
文昭垂眸端详着云葳淡漠的神色,那云淡风轻的口吻,好似在转述旁人的故事,让她的心底泛着没来由的酸楚。
“臣想再放肆一回,臣不会让您为难的,但因他们而落得死无全尸,臣不甘心。”
云葳扯出的笑意还是被泪水淹没了:“赐臣服毒好吗?就说臣畏罪自尽了,也别告诉我娘,能瞒一日是一日。”
云葳自说自话,瞧不见文昭愈发扭曲的五官与极尽青黑的冷脸,还有那一双涔满霜色的凤眸里,射出的骇人寒芒。
文昭很想把云葳的小脑袋瓜掰开瞧瞧,看看这人的脑浆里混了多少沙石,如何就能说出这些气死人不偿命的话来。
有这本事,她实在不必带着毒药去云府,难道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把云崧气得一命呜呼么?
云葳却不如此想,文昭重规矩,方才的情绪差到冰点,约莫容不下她这谋杀亲眷的歹人。
候了半晌都没等来回应,云葳泪眼婆娑地扬起了脑袋,小模样楚楚可怜,望着文昭轻语:“陛下,求…”
“闭嘴!”
文昭牙关紧咬,铁青着脸瞪视了云葳半晌,压着怒火撑起身子来,气得在屋子里团团转,却还是觉得四肢百骸里充斥着装填不下的愤懑。
瞥见一侧的茶案,文昭眼神一亮,拂袖近前,“哗啦啦”将瓷盏扬了一地,终于满意的长舒了一口气,半叉着腰缓了许久。
听得房中杂乱的声响,廊下的随侍颇为担忧地闯了进来,视线在气炸了的文昭和哭傻了的云葳之间游走一圈,也没明白这是个什么情况,只好悄无声息再退出去。
“回来!”
文昭无力又恼恨,转眸扫过一众随侍:“你们谁会整治又轴又蠢的无赖?可有法子让浑人开窍?”
随侍大眼瞪小眼,尽皆噤若寒蝉。谁人听不出,文昭这是在损云葳,他们才不自讨没趣。
闻言,兀自伤怀的云葳懵在当场,精神有些恍惚。
文昭心知肚明,这会儿跟云葳说什么都不合时宜,讲道理更是无用。她抬手指了指敛芳:“你留下,其余人出去。”
待到随侍走远,文昭深觉疲累,寻了个矮凳坐下来,扶额低语:
“今日雍王归京了,一会儿让敛芳随你去定安侯府,宁烁的丧事,你该现身。云府的案子会有了结,届时你也一并操持了。反正你要丁忧居丧,若不开窍,就不必来见朕。敛芳,带走。”
“云侯,走吧。”敛芳近前去搀扶傻呆傻呆的云葳,半抱着人带离了寝阁。
文昭目送着清瘦了一圈的小人走远,徒留一声长叹。
云葳能与她坦陈始末,文昭是有些欣慰的,但她从未料到,在云葳的心里,对她的惧怕远远高于依赖,对她的提防亦然远远超出了信任。
文昭亦然震惊,云家的名望在云葳的心中竟会如此重要,不惜冒着失去圣眷,触了逆鳞的风险,与自己背道而驰。
云葳方才那句“云家被世人唾骂…便无颜苟活”深深刺痛了文昭的神经。